东方财富网 > 研报大全 > 行业研报正文

金融行业双周报:银行板块持续活跃,年内南银转债等多只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

www.eastmoney.com 东莞证券 吴晓彤 查看PDF原文



名称 相关 涨跌幅



名称 相关 净流入(万)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截至2025年6月12日,近两周银行、证券、保险指数涨跌幅分别+3.60%、+3.75%、+3.36%,同期沪深300指数+0.87%。在申万31个行业中,银行和非银板块涨跌幅分别排名第7、6位。各子板块中,沪农商行(+14.45%)、信达证券(+12.02%)、新华保险(+10.13%)表现最好。

  周观点:银行:本周银行板块再度走强,中信银行、成都银行等个股创历史新高,年内南银转债、苏行转债、杭银转债等多只可转债触发强赎受到宏观环境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上市银行今年一季度整体经营业绩边际下滑,但是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来看,银行板块ROE仍能维持10%以上,处于中上游水平,盈利与分红韧性优势凸显。银行经营面或将继续受到政策托底,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导向有望推动信贷投放实现温和修复,而净息差也将受益于监管对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呵护压力减轻。展望后市,资金向银行板块迁移的逻辑仍为确定性稀缺时代对相对安全边际的追逐,只要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的核心矛盾未发生根本性扭转,险资、被动资金等增量资金对高股息、低估值的银行股的配置需求就会持续存在,同时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改革也将加速资金向显著低配的银行板块倾斜,该逻辑在强化分红、驱动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红利与稳健基本面的共振下,正推动银行股实现估值重塑。

  证券:今年以来,证券板块整体呈现震荡调整态势,表现弱于大盘,目前板块PB为1.40,估值处于近5年45.96%分位点。短期来看,目前中美谈判处于真空期,政策催化不足,市场主线尚未明晰,整个大盘缺少向上突破的驱动力。展望下半年,从外围扰动看,若后续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缓和,有望提振全球风险偏好,为券商自营业务创造更稳定的外部环境;政策层面,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并购重组制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证监会同步推出《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目标通过扩大指数基金规模构建“长钱长投”生态,为券商投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等带来增长空间;行业基本面方面,随着经济企稳回升,预计下半年市场成交额有望持续维持万亿元以上,驱动经纪业务收入高增,债券市场利率低位震荡为固收投资提供稳定收益,全年行业净利润有望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

  保险:一季度末险资运用情况出炉,人身险股票持仓市值提升至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约为2.60万亿元,配比均超8%,较2024年末增长明显,或得益于政策对险资入市的持续松绑,近期,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一是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二是调整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长周期的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不仅是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更是险企实现稳健运营、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随着长端利率持续下行,险资固收投资收益难以覆盖负债端成本,增加权益类投资,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有助于提升险企整体的投资收益水平,减轻利差损的压力。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若险企直接投资权益市场,更多权益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利润表对权益市场波动更为敏感。为了避免利润波动过大,保险公司或更倾向于配置波动率较小、分红稳定且估值合理的资产,并将其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中,分红计入利润表。随着中长期入市的卡点堵点进一步打通,险资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有望加速,增配银行等高股息板块并将其计入FVOCI的趋势或将持续并增强。

  投资建议。银行:建议关注成都银行(601838)、宁波银行(002142)杭州银行(600926)、常熟银行(601128)、招商银行(600036)、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601398)和中信银行(601998)。保险: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新华保险(601336)。证券:浙商证券(601878)国联民生(601456)、方正证券(601901)、中国银河(601881)、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证券(601688)、国泰海通(601211)。

  风险提示:贸易战引发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银行海外业务收益受损风险敞口扩大的风险;关税战贸易战扰乱产业链供应链,银行对相关企业信贷投放回笼困难,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风险;代理人流失超预期、产能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长端利率快速下行导致资产端投资收益率超预期下滑的风险等。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中涉及到的个股
最新研究报告
热门个股评级一览
个股未来3年盈利预测
个股财务指标排行榜
以下数据基于个股最新报告期
热门行业追踪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