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动态:AI眼镜投资思考
领 涨 个 股 |
名称 | 相关 | 涨跌幅 |
---|
资 金 流 入 |
名称 | 相关 | 净流入(万) |
---|
11月18日Rokid召开AI眼镜新品发布会,后续亿道和小米等也将陆续接力。无论是美股的AI应用,还是A股的AI终端,都是目前备受市场关注的方向。我们在此总结梳理对此思考,并展望产业发展如下:
海外AI应用浪潮之始,AI终端有何不同:前期美股科技显著分化,软硬切换的趋势较为明显。我们认为,B端的商业场景相对简洁,训练数据集更为简约,且同类赛道的场景具备可复制性。所以美股AI应用是ToB先行,而A股的AI终端集中于ToC。其中有雷朋&Meta眼镜优秀的案例,其自带的摄像头可拍摄、识别及翻译,与用户语音交互,搭载Llama模型后二代产品销量快速增长;也有用户体验较为平淡的产品,如Ola豆包耳机,发售至今天猫旗舰店销量仅有3000+,只能实现基础对话,无法调用系统功能、支持第三方APP。我们认为,最终的产品销量取决于用户实际体验,AI终端是否深耕应用场景解决用户刚需。并非所有终端只要挂上AI的名字、搭载AI功能,就可以热销。
有何值得期待:梳理AI眼镜新品发布节奏,近期有不少新品值得期待。可分为AR品牌和手机厂两类来看:1)AR品牌:11月18日,Rokid发布新品,除了常见的AI拍照、识别等功能外,更协同支付宝,实现了摄像头扫描、用自然语言支付的功能。11月29日,影目发布两款AI+AR智能眼镜:INMO AIR3和INMO GO2。2)手机厂:根据36氪报道,小米预计于25Q2发布AI眼镜,全面对标Meta Ray-ban,搭载AI功能、音频耳机/摄像头模块。根据Wellsen XR Research报道,三星预计25Q3发布其首款AI智能眼镜,搭载AR1、支持Gemini模型,初步计划生产50万台。
SoC是影响AI终端体验的硬件核心:2C场景端,“普适应+性价比“是主要逻辑。
2C的AI终端硬件不会作为算力终端,仅需满足部分定向的端侧需求,因此SoC方案需主要解决低功耗、兼具连接能力、芯片处理能力等核心问题。以AI眼镜为例,目前主流的SOC方案有三种:1)高通XR、AR系列芯片,2)手表方案移植,3)SOC+外挂ISP方案。2B场景端,计算推理能力为王,多核异构(CPU+GPU+NPU)将成为主流方案。
怎么看AI终端的未来:
1)价值量提升:与早先的消费电子创新,如TWS耳机对比,AI终端是系统级产品,需适配诸多应用+AI大模型+多元化交互方式,产品形态的升级演进有个渐进迭代的过程。但优点在于,一旦用户体验成熟,带来便利解决刚需,用户的付费意愿更强。我们认为,AI终端的定价=硬件成本+AI体验,有更高附加值,可以打开品牌厂商的利润天花板。2)交互体验:当下的AI终端产品,从前期的智谱、荣耀手机,到近期的Rokid眼镜,均主打语音交互,解放双手,未来还将结合手势识别等功能,进一步革新交互体验。我们认为,未来手机的定位将转向随身的算力终端,其交互过程可更多通过AI硬件实现。即:①通过AI眼镜摄像头,实现“所见即所得”;②通过麦克风,实现“所言即所行”。
3)产业链生态:我们认为当前的AI终端可类比十年前的智能机。2012-2015年间,4G通信落地催生移动互联网等全新需求。传统国产智能机四强“中华酷联“,遭遇OPPO、vivo、小米等新“玩家”的挑战,行业加速洗牌。而后伴随诺基亚、乐视、金立等厂商出局,行业格局才趋于稳定。而当下,AI赋能加速智能终端崛起,类比智能机产业的格局演变,我们看好未来双线并行的市场格局。即品牌厂商自研硬件+大模型;白牌厂商则采用公版方案配合第三方模型,各自占据目标市场。
投资建议:AI大模型的崛起,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智能终端浪潮。不仅有雷朋&Meta现象级产品,三星、小米、苹果等众多硬件厂商也在伺机而动。上述新品发布催化剂密集,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具体到标的,建议关注:1)品牌:小米集团、漫步者、国光电器、亿道信息等;2)代工:歌尔股份、天键股份;3)SOC:恒玄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乐鑫科技;4)光学:舜宇光学、水晶光电、蓝特光学、宇瞳光学;5)声学:敏芯股份共达电声;6)配镜:博士眼镜。
风险提示:AR光学方案更迭不及预期、创新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汇率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