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冬储拉开序幕,钢材价格有望震荡偏强钢铁
领 涨 个 股 |
名称 | 相关 | 涨跌幅 |
---|
资 金 流 入 |
名称 | 相关 | 净流入(万) |
---|
本期内容提要:
本周市场表现:本周钢铁板块下跌1.03%,表现优于大盘;其中,特钢板块下跌3.72%,长材板块下跌0.26%,板材板块下跌0.11%;铁矿石板块下跌0.78%,钢铁耗材板块下跌1.51%,贸易流通板块上涨2.85%。
铁水产量环比下降。截至11月22日,样本钢企高炉产能利用率88.5%,周环比下降0.05百分点。截至11月22日,样本钢企电炉产能利用率53.7%,周环比下降0.33百分点。截至11月22日,五大钢材品种产量773.5万吨,周环比增加8.07万吨,周环比增加1.05%。截至11月22日,日均铁水产量为235.8万吨,周环比下降0.14万吨,同比增加0.47万吨。
五大材消费量环比增加。截至11月22日,五大钢材品种消费量883.6万吨,周环比增加7.03万吨,周环比增加0.80%。截至11月22日,主流贸易商建筑用钢成交量11.6万吨,周环比增加0.43万吨,周环比增加3.84%。
社会库存环比下降。截至11月22日,五大钢材品种社会库存798.0万吨,周环比下降14.62万吨,周环比下降1.80%,同比下降11.05%。截至11月22日,五大钢材品种厂内库存391.4万吨,周环比增加0.31万吨,周环比增加0.08%,同比下降5.18%。
普钢价格环比微涨。截至11月22日,普钢综合指数3638.2元/吨,周环比增加1.29元/吨,周环比增加0.04%,同比下降13.82%。截至11月22日,特钢综合指数6790.6元/吨,周环比下降17.19元/吨,周环比下降0.25%,同比下降4.60%。截至11月22日,螺纹钢高炉吨钢利润为-216.69元/吨,周环比下降33.8元/吨,周环比下降18.45%。截至11月22日,螺纹钢电炉吨钢利润为-177.28元/吨,周环比增加59.9元/吨,周环比增加25.25%。
主焦煤价格环比持平。截至11月22日,日照港澳洲粉矿现货价格指数(62%Fe)为765元/吨,周环比上涨25.0元/吨,周环比上涨3.38%。截至11月22日,京唐港主焦煤库提价为1700元/吨,周环比持平。截至11月22日,一级冶金焦出厂价格为2065元/吨,周环比下降55.0元/吨。截至11月22日,样本钢企焦炭库存可用天数为11.48天,周环比增加0.3天,同比增加0.8天。截至11月22日,样本钢企进口铁矿石平均可用天数为22.73天,周环比增加0.0天,同比增加1.0天。截至11月22日,样本独立焦化厂焦煤库存可用天数为10.9天,周环比增加0.1天,同比下降1.0天。
本周,铁水日产环比下降,与往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截至11月22日,日均铁水产量为235.8万吨,周环比下降0.14万吨,同比增加0.47万吨)。五大钢材品种社会库存周环比下降1.80%,五大钢材品种厂内库存周环比增加0.08%。本周钢价微涨,原料价格整体趋稳,日照港澳洲粉矿(62%Fe)上涨25.0元/吨,京唐港主焦煤库提价持平。需注意的是,据中钢网,本周,东北两家钢厂率先出台冬储政策,螺纹基础规格单价3500元和3800元,从往年情况来看,近4年冬储前市场行情普遍偏强。现阶段,虽然宏观基调偏暖,但市场仍较为谨慎。因此,需高度关注接下来的冬储行情。总体看,我们预计冬储提振钢铁产品消费水平,考虑到当前钢材社会库存与厂内库存均处于低位,我们预计钢材价格有望震荡偏强运行。
投资建议:虽然钢铁行业现阶段面临供需矛盾突出等困扰,行业利润整体下行,但伴随系列“稳增长”政策纵深推进,钢铁需求总量有望在房地产筑底企稳、基建投资稳中有增、制造业持续发展、钢铁出口高位等支撑下保持平稳或甚至边际略增,反观平控政策预期下钢铁供给总量趋紧且产业集中度持续趋强,钢铁行业供需总体形势有望维持平稳。与此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宏观趋势下,特别是受益于能源周期、国产替代、高端装备制造的高壁垒高附加值的高端钢材有望充分受益。总体上,我们认为未来钢铁行业产业格局有望稳中趋好,叠加当前部分公司已经处于价值低估区域,现阶段仍具结构性投资机遇,尤其是拥有较高毛利率水平的优特钢企业和成本管控力度强、具备规模效应的龙头钢企,未来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一是充分受益新一轮能源周期的优特钢企业久立特材、常宝股份、武进不锈;二是受益于高端装备制造及国产替代的优特钢公司中信特钢、甬金股份;三是布局上游资源且具备突出成本优势的高壁垒资源型企业首钢资源、河钢资源;四是资产质量优、成本管控强力的钢铁龙头企业华菱钢铁、南钢股份、宝钢股份;五是受益地方区域经济稳健发展和深化企业改革有望迎来困境反转的山东钢铁。
风险因素:地产进一步下行;钢铁冶炼技术发生重大革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进程滞后;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政策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