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时段 | 买入 | 增持 | 中性 | 减持 | 卖出 | 合计 |
---|---|---|---|---|---|---|
一个月内 | 0 | 0 | 0 | 0 | 0 | 0 |
两个月内 | 0 | 0 | 0 | 0 | 0 | 0 |
三个月内 | 0 | 0 | 0 | 0 | 0 | 0 |
半年内 | 0 | 0 | 0 | 0 | 0 | 0 |
一年内 | 0 | 0 | 0 | 0 | 0 | 0 |
24Q3营收创历史新高,汽车电子产品持续放量
纳芯微(688052)
投资要点
24Q3营收创历史新高,汽车电子产品持续放量
24Q3公司实现营收5.17亿元,同比增长86.59%,环比增长6.32%,创历史新高。公司营收实现稳步增长主要系1)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增长,公司汽车电子领域相关产品持续放量;2)消费电子领域的景气度持续改善;3)泛能源工业自动化和数字电源领域大部分客户恢复正常需求。
24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环比亏损幅度均有所扩大。利润承压主要系1)受整体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产品售价承压,24Q3毛利率32.06%,同比减少4.39个百分点,环比减少3.27个百分点;2)公司在市场开拓、供应链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管理、人才建设等多方面资源投入的积累,使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因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等,24Q3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达0.71亿元。
在售产品型号超2100款,2024年底量产产品的单车价值量有望超800元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领域,聚焦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根据2024年11月投资者调研纪要,公司预计至2024年底量产产品的单车价值量将超800元;目前所有已规划或者在研的产品若能顺利量产,量产产品的单车价值量可达3000元。截至24H1,公司已能提供超2100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
传感器:公司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在磁传感器方向,车规级可编程磁开关已在客户端实现量产;磁轮速传感器已完成客户端的送样测试,正量产导入中;车身高度传感器研发进展顺利;此外,公司拟收购麦歌恩以补全在磁传感器领域的布局。在压力传感器方向,绝压、表压、差压系列压力传感器均完成送样测试,部分产品已实现量产发货。
信号链:公司信号链产品涵盖信号调理芯片、隔离、接口、放大器等细分领域。在隔离产品方向,公司推出多款封装的高速光耦完全引脚兼容替代的隔离器、新一代EMI优化的集成隔离电源的数字隔离器、高性价比的推挽式变压器驱动芯片。在通用接口方向,推出新一代具有振铃抑制的车规级CANSIC接口芯片、新一代高性价比工业485接口芯片。在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方向,新一代数字硅麦ASIC已实现量产和市场应用,该产品在功耗、电源抑制、抗射频能力方面达到业内先进水平,且已扩展到手机应用。在通用信号链方向,产品品类进一步扩展到通用运算放大器和一些特殊应用类型的运算放大器(比如具备400mA驱动能力旋转变压信号放大器)。另外公司的MCU+(面对特殊应用设计的专用驱动/信号链MCU)产品已开始量产并应用于汽车电子执行器市场。
电源管理:公司电源管理产品主要包括栅极驱动、供电电源、LED驱动、电机驱动、音频功放、功率路径保护等产品。在栅极驱动方向,公司推出了高性能、高性价比的第二代泛能源隔离驱动产品;汽车主驱功能安全栅极驱动终样已在多家主机厂和Tier-1测试验证中。在电机驱动方向,推出的步进马达驱动、单/双通道低边驱动,已实现量产并大规模出货;新品大电流集驱,已经实现客户端送样。在音频功放方向,公司首款4通道75WClassD音频放大器已完成首批制样;在LED驱动方向,应用于贯穿尾灯的LED驱动产品中量产了16/24通道品类。在供电电源方向,推出了应用于汽车OBC中的flyback产品,已进入稳定增长的量产阶段;40VDC-DC/和6VDC-DC正加速研发以覆盖更多汽车应用场景。在功率路径保护方向,公司第一颗高边开关产品已量产并导入头部汽车客户,正持续放量中。
此外,公司持续完善SiC二极管及MOSFET产品系列,新推出了650V60mohm、1700V1ohmSiCMOSFET、1200V40ASiC二极管等产品。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8.81/25.89/31.37亿元,增速分别为43.5%/37.6%/2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0.27/1.27亿元,增速分别为4.9%/109.3%/374.4%。公司在传感器、信号链、电源与驱动、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等五大领域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产品料号持续丰富,多款强竞争力新品加速放量。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系统性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