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跟踪报告: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再探讨-竞争还是互补?
平安观点:
近年来,东盟与我国经贸关系日趋紧密,但市场对于出口订单转移,尤其是东盟从我国“抢订单”的担忧也在不断升温。本篇报告从总量及行业的双重视角出发,探讨近年来我国与东盟在出口市场竞争与互补关系的进展及变化。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关系明显加强。贸易专业化指数显示,2012年开始我国与东盟间的出口竞争关系便不断加强,即使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的2021年,这一趋势也并未改变。从SITC一级行业来看,我国在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杂项制成品三个大类行业的出口市场具备优势,且在后两个行业的出口市场上与东盟形成明显竞争关系。进一步细分来看,我国与东盟均具较强出口竞争力、存在较强竞争关系的行业包括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信录音装置、电气设备(包括工业大型电气设备以及家电等)、家具、旅行用品及箱包、服装、鞋靴等;我国出口竞争力与东盟相近或弱于东盟的行业包括电信及录音设备、电气设备、服装、鞋靴;我国出口竞争力明显强于东盟的行业包括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家具、旅行用品、箱包等行业。
与此同时,我国与东盟在对外贸易上的互补关系亦在加深。近年来,我国在东盟进口中的占比大幅提升,而东盟在我国进口中的占比也出现改善。贸易互补性指数显示,近年来东盟出口与我国进口间的互补关系下降,而我国出口与东盟进口间的互补关系明显提升,即在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中,东盟对我国的依赖度明显加深,而我国对东盟可能却并非如此。尤其是,东盟对我国的化工、纺织等中游原材料,以及动力机械及设备、金属加工机械、通用机械等生产设备上,均具有较强的依赖度。
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部分低端产业丧失比较优势并向外转移或是大势所趋。但与东盟相比,我国在经济体量、发展阶段、人口数量、技术水平等方面仍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这决定了东盟对我国出口的替代作用相对有限。往后看,韩国在出口方面的转型发展值得我国参考。近年来韩国工业份额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出口市场份额也表现强劲。这背后可能有以下两方面因素支撑:一是,韩国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逐步凸显;二是,韩国制造业产业集中度提升,有助于韩国抢占全球制造业份额。对于我国而言,一是,需要进一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其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二是,可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加强头部企业对产业发展的牵引、推动效应;三是,继续落实稳外贸、稳外资政策,为出口导向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