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结构性通胀压力暂缓
事项:
2022年9月CPI同比2.8%,PPI同比为0.9%。
平安观点:
9月CPI同比增速上行,但读数低于市场预期。1)CPI低于预期。核心原因在于:受地产低迷拖累房租、线下服务(尤其是教育服务)需求偏弱、消费品成本压力减缓后“以价换量”三重因素。2)能源价格下行。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带动。3)食品价格表现偏强。猪肉、鸡蛋、鲜菜、粮油等多个分项环比涨幅强于季节性。其中,猪价上涨受供给收缩、需求增加的共同影响;鲜菜价格中枢因前期高温、多雨异常天气的扰动,超季节性抬升;鸡蛋、粮食、食用油等分项价格受中秋节日、国庆临近,消费需求增加的影响。
9月PPI同比增速虽较快回落,但主因基数拖累,环比跌幅反而有所收窄。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跌幅收窄、同比继续下行;但生活资料环比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速也有抬升。分行业看,9月PPI环比跌幅收窄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内建筑业需求回暖,地产“保交楼”项目推进、基建实物工作量逐渐落地,且天气转凉有助于建筑施工加速开展,带动了金属、水泥等相关行业需求回升,价格降幅均有收窄。二是海外大宗商品跌幅趋缓,大宗商品价格在前期快速调整后,8、9月份呈震荡态势,环比跌幅低于前期。三是人民币汇率较快贬值,受美元指数快速上行、国内外货币政策“松紧差”加大的影响,离岸人民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在8月15日至9月30日间贬值幅度接近6%,提升了部分工业原材料的进口成本,继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着PPI环比增速。
9月物价数据中有两条线索值得关注:一是,核心CPI增速下行。这折射出国内消费需求依然疲弱,其中既有疫情多点散发、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又包含了前期监管政策趋严对教育、房地产等服务行业需求和信心的冲击。二是,四季度PPI同比增速中枢有望转负。在海外央行“紧货币”、全球制造业景气下滑的背景下,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或将落幕,将有助于缓解PPI输入性通胀压力。对于中国货币政策而言,上述物价数据的线索表明:一方面,宽松的必要性增强。核心CPI反映出国内消费需求低迷的态势,意味着政策仍有必要进一步宽松,更大力度刺激消费。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也提及,“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另一方面,货币宽松的通胀掣肘趋弱。尽管猪价变化仍可能对CPI读数造成扰动,但央行更为关注的核心CPI低位下行、PPI中枢移至负值区间,国内面临的结构性通胀压力暂缓,为货币维持宽松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不过,在美联储大幅加息、美元指数强势的当下,人民币汇率及国际资本流动形势依然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关注点。综上,中国货币政策在维持内外均衡的同时,仍可能相机抉择、加码宽松,支持国内经济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