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财政政策探析:新形势,新思路,新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增长提出了极高要求,5.5%左右的GDP目标增速位于市场预期上限。“三重压力”下,今年我国财政紧平衡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目标赤字率设定为2.8%,处于市场预期区间的下限,直观上偏保守,尽管体现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的要求,却似乎与积极的增长目标矛盾。
尽管今年目标赤字率明显下调,但财政的积极程度事实上要显著强于去年。狭义财政赤字的实际积极程度要显著超过目标赤字,中等口径下,财政的积极程度进一步提升。收入端,今年2.5万亿减税降费规模要大幅超过去年,其中1.5万亿为增值税留抵退税。支出端,今年财政支出强度明显提升;在节奏上,财政积极靠前发力。
今年财政做了大量特殊安排,使得低目标赤字率下的积极财政成为可能。财政通过“跨期”和“跨账本”的方式,为一般公共预算筹措资金2.33万亿,加上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及专营机构上缴利润1.65万亿,中等口径下筹措资金共计3.08万亿(扣除重复计算的9,000亿),较去年增加约1.4万亿,相当于提高赤字率1.1个百分点。
从历史上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向中央财政上缴利润并非孤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结存利润上解财政的路径发生了明显变化。央行上缴超1万亿结存利润体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更多将体现在财政端。
尽管今年财政政策立场积极程度远超以往,但对经济的扩张性作用受到多方面的约束。首先,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紧平衡加剧。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面临下行;另一方面,支出端任务繁重,强度大幅提高,但在结构上进一步向民生等重点领域倾斜,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因此受限。其次,1.5万亿留抵退税作用更多在于纾困而非拉动投资。此外,积极财政在落实和执行上还面临多目标下激励机制的挑战。
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今年中央财政做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安排。一方面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另一方面减轻地方留抵退税负担,1.5万亿留抵退税超过九成将由中央负担。
“三重压力”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呈现出有别于以往的新特征。财政通过“跨期”和“跨账本”的方式以及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筹集到大量资金。财政在收支两端做出了积极的安排。大规模的转移支付及资金直达机制,意在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以及保就业保基本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加剧以及新一轮疫情冲击将对积极财政的扩张性效果形成约束。在节奏上,今年财政政策将通过靠前发力托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