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经济数据点评:“颠簸”的复苏之路
事件: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6%、前值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8.4%、前值10.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4.7%、前值5.1%。(来源:统计局)
客观看待4月经济数据的边际走弱,经济复苏不会“昙花一现”
4月经济产需大多边际走弱,场景相关的消费和服务、新能源链等表现相对较好。4月,主要经济指标读数均低于市场平均预期,考虑低基数的影响,工业增加值、投资、社零两年复合增速均低于3月水平,其中,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可选商品消费均走弱;餐饮、服务业等场景相关,及电气机械、汽车等新能源链的生产和投资表现较好。经济数据反弹后的走弱,或与疫后修复的“脉冲”效应、政策落地放缓等相关。1季度经济数据普遍改善,与疫后场景恢复带来的生产、需求活动“报复性”修复有关,而内需的接续动能不足,导致4月产需多数走弱;同时,稳增长措施落地放缓也一定程度弱化了需求支撑,与基建紧密相关的沥青开工率等指标在4月均持续回落。
而表现亮眼的场景相关消费、新能源链等新兴产业,带来的经济“乘数效应”弱于传统投资驱动。过往经济走出低谷,主要靠房地产、传统基建刺激加码,带动上游需求改善向中下游传导,其中房地产链条长、“乘数效应”大;而当前是房地产“缺位”下的经济复苏,中下游行业和服务修复更早、表现较好,弹性和“乘数效应”弱于以往。伴随政策滞后效应显现、内生动能的逐渐修复等,经济或逐步走出低谷,不必过于悲观。后续关注三大动能:1)稳增长落地加快、大规模融资对实体支持的滞后显现,近期沥青开工率已有所回升;2)消费动能的修复,服务业等持续修复带动的相关就业改善,有助于推动收入与消费的正循环;3)房地产累积的“积极”因素减缓其拖累。
常规跟踪:4月产、需大多边际走弱,青年失业率创新高
工业生产明显走弱,服务业延续修复。4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5.6%、两年复合同比1.3%,或主要缘于基建实物工作量落地进度偏慢、地产投资边际转弱。剔除基数影响后,采矿业生产强于电燃水、制造业生产最弱。主要行业中,中游装备制造相关行业表现相对较好。服务业生产和活动保持修复态势,其中信息软件服务表现亮眼。三大投资不同程度回落,中游制造表现相对较强。4月,低基数下基建投资回落2个百分点至7.9%,水利和交运仓储拖累较大、电燃水支撑仍较强。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回落至5.3%,中游装备行业投资需求仍然旺盛。房地产投资大幅回落至-16.2%,其中竣工表现依然亮眼、新开工延续疲软。商品房销售大幅下行、指向低线级城市进一步转冷。社零增长有所放缓,耐用品拖累较大。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8.6%、剔除基数影响后两年复合增长2.7%。其中餐饮收入表现相对亮眼,当月同比43.8%、两年复合5.4%。分行业看,珠宝、体育娱乐、化妆品等升级类商品表现较好;耐用品消费依然低迷,其中汽车消费同比38%,主因基数提振、两年复合同比-2.8%。城镇调查失业率季节性下降,但结构性压力增大。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2%、季节性回落0.1个百分点;青年群体就业压力不降反增,16-24岁人口失业率抬升0.8个百分点至20.4%、再创历史同期新高。青年失业率的持续走高或主要缘于低学历青年拖累,指向服务业修复对就业的吸纳作用有待增强。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