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评论:管窥货币政策的四个变化
平安观点:
2023 年 5 月 15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2023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文对其中呈现的四个重要变化提出我们的理解,借此展望货币政策动向。
1、 如何理解“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要求。 我们认为: 1)总量上,按照社融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相匹配的要求,当前货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弱, 事实上并不要求今年社融增速进一步大幅增长。 2) 节奏上,4 月我国信贷投放大幅下挫引发市场担忧。 但应看到,历年 4 月都是全年信贷投放的低点,在今年前 3 个月天量投放、 居民房贷早偿率显著提升情况下, 4 月信贷增长下降亦属正常。
2、 如何理解“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 对于货币政策的价,按照本次报告介绍的政策利率决策框架: 首先, 从贷款实际利率与潜在经济增速的差值来看, 考虑到 2023 年我国通胀水平预计将较 2022 年明显回落, 实际利率水平对我国经济的驱动有下降趋势。 因此, 在物价中枢下移、企业投资回报率下行的背景下, 2023 年仍有必要推动贷款名义利率进一步下行,后续存在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其次,“居中之道” 留有余地下,政策利率下调的幅度不会太大。 再次, 在银行净息差极端低位情况下, “市场利率+央行引导”意味着, 2023 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或将在降低融资成本中发挥重要作用。
3、多次提及“居民预防性储蓄”意味着什么? 本次报告中,居民预防性储蓄被央行两次提及:一方面,居民预防性储蓄是 M2 较快增长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居民预防性储蓄是物价低迷的原因之一。可见,居民超额储蓄成为当前“高货币供应 vs 低物价水平” 并存现象的重要蓄水池。 这凸显出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社会预期持续改善”的重要性,超额储蓄也应当成为我们观察中国经济复苏、从而观测货币政策风向的重要指标。 4 月居民存款出现 2022 年 3 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少增,但我们推测,其驱动因素更多是家庭资产的再配置,流向消费的规模可能尚有限,促进超额储蓄释放仍需着力于稳增长。
4、 “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有何所指? 本次报告在防风险部分的论述中,新提出“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以此取代去年四季度关于“稳步推动重点企业集团、中小机构等风险化解”的表述。对于“境外风险”有何所指,报告在“值得关注的问题和趋势”中提到三点:金融稳定风险上升、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加大、全球经济秩序或加速演变,这构成了境外风险的关注线索。央行在防风险部分积极吸取了美国银行业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并隐含了货币政策支持“稳外贸”、警惕美联储政策路径不确定加大资本市场波动等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