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网 > 研报大全 > 宏观研究报告正文
宏观研究报告正文

9月金融数据点评:政策性工具支撑社融延续改善,经济弱复苏宽信用仍待加强

www.eastmoney.com 中诚信国际 张林,王秋凤,袁海霞 查看PDF原文

K图

  政策拉动下的基建相关信贷与表外融资改善是社融修复的主要原因。8月24日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9月第二批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宽信用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9月新增社融增量3.53万亿,较前值多增1.1万亿元,同比多增6274亿元,社融存量增速较前值上升0.1个百分点至10.6%。从表内融资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2.5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7964亿元,结合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改善、政策性银行贷款延续投放,以及政策性金融工具可用于项目资本金等因素来看,基建相关信贷或是人民币贷款扩张的主要原因。从表外融资看,表外三项合计新增0.14万亿元,同比多增0.36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新增1507亿元,新增原因与上月相同,即与股东借款形式的政策性金融工具计入委托贷款相关。从直接融资来看,政政府债券新增0.55万亿,同比少增0.25万亿,是本月社融的主要拖累项。由于今年专项债前置发行及使用,8月、9月形成了专项债发行的空档期,但10月专项债结存额度发行将形成一定接续。企业债券融资新增876亿,同比少增261亿,连续4个月同比少增,或侧面表明基建相关以外的企业融资意愿仍然不强。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95万亿元,其中社融口径新增政府券融资累计多增1.49万亿元,再考虑到项目资本金撬动的委托贷款和其他配套融资,政策性因素是支撑社融改善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剔除掉政府债融资之后的社融存量增速为9.35%,与去年同期持平。

  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有所提升,居民户中长期贷款依旧偏弱。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较前值多增1.22万亿元,同比多增8100亿元。其中居民贷款新增6503亿元,同比少增1383亿元,短贷与中长期贷款皆同比少增。9月居民短期贷款新增3038亿,同比少增181亿,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3456亿,同比少增1211亿,已连续10个月同比少增。前者反映出疫情反复之下居民消费修复基础不牢,后者反映出居民按揭贷款需求依然较弱。企业贷款新增1.92万亿元,同比多增9370亿元,多增原因与社融口径的表内贷款扩张相同。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5万亿元,同比多增6540亿;短期贷款6567亿元,同比多增4741亿元;票据融资减少827亿元,政策性因素拉动信贷增加背景下票据融资冲量的必要性大为降低。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总计18.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多增幅度大于前值,也没有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是,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3544亿元、居民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37万亿元,而企业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规模同比多增2.24万亿元与1.69万亿元。前者体现出居民消费及购房意愿低迷,后者或体现出即便政策性因素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但企业短期经营或仍面临较大的资金接续压力。从新增信贷结构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撑下,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为54.61%,为年内占比次高值;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则仅有14.0%,较上月占比回落了7.2个百分点。从季度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居民贷款占比显著降低、票据融资占比显著提高:居民贷款占比18.3%,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13%,显著低于去年29.6%的水平;企业贷款占比81.7%,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47%,较今年1-8月约提升1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占比23.9%、显著高于去年同期14.3%的水平。总体来看,融资及信贷数据体现出前三季度宏观经济修复力度或依然偏弱,特别是居民消费及购房意愿较弱。

  M1与M2同比差值边际收敛,M2增速与社融存量增速之差依然较大。9月M2同比12.1%,较上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9月M1同比6.4%,较上月回暖0.3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边际收敛。9月M2同比减去社融存量同比之差有所收敛,由前值1.7个百分点回落至1.5个百分点,但依然处于高位,DR007等资金面利率虽有边际回升但依然显著低于政策利率,政策对于宽信用的引导仍需要持续发力。

  宏观经济弱复苏,宽信用政策工具仍需接续发力。9月金融数据延续回暖,信贷结构也延续改善,但当月及前三季度社融增量主要依赖政府债融资以及相关配套融资,自发的融资需求或仍偏弱,居民的购房需求或也仍处于收缩阶段,宏观经济弱复苏之下社融持续改善的基础仍不牢靠。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效果将延续显现,专项债结存限额的发行使用也将成为重要的接续性支撑,社融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维持我们此前判断,预计2022年社融存量增速在10.5%左右。从政策面看,宽信用应当持续发力,且应注重对于消费的刺激及内生增长动能的培育,各地稳定房地产的信贷政策亦应持续强化。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