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宏观方法论之八:看懂消费的三个重要视角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分析我国消费的三个重要视角:(1)社零的结构特征,(2)居民消费的三因素模型:就业、收入和消费倾向,(3)社会集团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分解。
社零的结构特征。按照消费类型,可以将社零分为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2017年以来,两者在社零中的占比较为稳定,商品收入占9成,餐饮收入占1成。还有一种常用的分类方式,将消费分为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必选消费多为刚性需求,需求的变动较小,因此周期性较弱;可选消费收入弹性系数高,对经济周期更为敏感。另外,必选消费表现受CPI上行影响较大;而可选消费具有更新换代的特性。
居民消费研究框架:就业、收入与消费倾向三因素模型。消费的变化可拆分为三个部分:消费指数(消费同比)=就业同比+收入同比+消费倾向同比。我们构建的消费指数与社零同比的走势十分相似,相关系数达0.86,验证了这一分析框架的可靠性。基于该指数,我国消费呈现三大主要特征,一是收入为核心影响因素,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期间,均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就业表现稳健,对消费影响相对较小。三是消费倾向的历史波动较大,特别是疫情以来,其影响力明显提升。
将社零总额拆分为居民消费和社会集团消费。社零的统计口径包含了居民与社会集团两部分,但统计局发布数据时并不予以区分。我们详细介绍了分解方法,以便全方位跟踪消费的结构性分化。基本思路是:先构建全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季度数据,拆出商品消费部分后再纳入餐饮消费(与社零统计口径统一),得到居民社零。最后,再由社零总额倒挤出社会集团社零。分拆结果显示,社会集团消费对社零总额的影响不可忽视,占比接近一半。疫情以来,社会集团消费更是成为社零下降的主要拖累项。
案例分析。8月份,社零同比增长5.4%,较7月回升2.7个百分点。数据的第一印象是消费呈现加速回暖的态势,然而实际上,8月社零同比提速主要是受到基数的影响。去年8月由于疫情和汛情在多地发生,叠加汽车缺芯问题限制供给,导致社零同比增速从7月的8.5%大幅下滑至2.5%,形成了去年全年的低点。从环比看,8月社零季调环比-0.05%,低于1-7月的环比均值0.41%,也显示社零复苏仍处于偏弱的状态。再看结构,除去基数扰动,8月必选消费表现优于可选消费。可选消费中,汽车、石油制品零售表现亮眼,但其他可选消费疲弱。整体来看,在疫情反复和地产低迷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意愿还未出现明显的改善。展望四季度,促消费政策有望不断落地生效,有助于激发并释放居民的消费需求。建议关注可选消费的投资机会。
风险因素:疫情变异导致疫苗失效;国内政策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