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利润复苏的“胜负手”可能在出口
3 月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速谈不上乐观,但是较 1 至 2 月的同比跌幅有所收窄,从这一边际的改善背后我们看到了 3 月出口超预期的“影子”。例如汽车出口的量价齐升,较好地对冲了国内“价格战”带来的压力。这可能指明了工业制造业复苏的一条“捷径”,充分利用出口空间,这可能是近期政策重视稳外贸的重要原因,我们也认为出口会是第二季经济“成色”的胜负手之一。
工业企业利润仍待拐点。 2023 年 3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利润总额 6295.3 亿元,同比下降 19.2%(按可比口径), 延续近 8 个月以来的负增长态势,不过较 1-2 月降幅略有收窄。 3 月出口结构性改善带来的超预期增长未能成功对冲工业整体动能偏弱的影响, 工业企业利润端无明显起色。
收入低迷、 成本费用刚性之下,企业利润“寸步难行”。 量、价、利润率拆解来看, 3 月量上价下,利润率仍大幅负增。 具体来说, 3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录得 3.9%, 而在高基数影响下, PPI 同比增速录得-2.5%。3 月营收利润率同比增速为-21.2%, 再次成为规上企业利润大幅负增的“导火索”。 放眼整个一季度, 利润率的表现不佳与成本和费用的相对刚性相关。 一季度企业营收同比下滑 0.5%,而营业成本却正增长 0.6%,导致单位成本和单位费用的上升:一季度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04 元,同比增加 0.91 元;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 8.49 元,同比增加 0.36 元。
出口和服务性消费的协同发力暗示工业企业利润的结构性修复。 分不同行业来说, 上游端的煤炭开采业利润占比处于高位。然而,主力电厂暂无采煤计划、中小企业等待降价,这促使了煤价的不断调低。 3 月煤价仍呈下降趋势, 使工业企业中重要性较高的煤炭开采业利润空间变窄,同比增速录得-9.3%(前值-2.3%)。
中游端的装备制造业表现较佳。 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 3 月同比增速为16.6%(前值 0.2%),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同比增速为 131.4%(前值 24.4%)。 随着春节和疫情影响的减退,通用设备订单逐步实现产品交付,收入确认带动利润上行。 同时,通过扩大机械类产品的“东盟路线”, 此次出口的大幅改善也是带动中游装备制造业利润改善的一大因素。 此外, 之前受外需大幅下滑影响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现利润增速降幅收窄,录得-36.2%(前值-77.1%)。 结合集成电路出口数据来看, 3 月集成电路出口数量和金额均有修复但依旧负增。
下游纺服业利润压力加大,食品和汽车制造业改善明显。 3 月纺服业中的 PTA 和聚酯开工率均有下滑, 纺服业整体动能不足,短期内行业利润难以回升。 不过受消费复苏影响,食品类制造业修复效果明显,其中食品制造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录得 0.7%(前值-7.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增幅更是大幅上升录得 40.0%(前值 2.4%)。 此外,下游端的一大亮点在于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速的大幅提升,其 3 月利润增速录得 9.4%(前值-41.7%), 主要受益于 3 月汽车出口所创新高。继 2021年汽车出口金额对进口金额实现“弯道超车”后,汽车出口成为观测汽车行业动向的一大风向标。 3 月汽车出口表现亮眼, 实现“量价齐升”,弥补了国内汽车市场“降价潮”的拖累,从而带动汽车行业利润的整体修复。 船舶、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业与此情况相似, 3 月船舶出口数量及金额增速涨幅明显,继续提振船舶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其利润同比增速录得 25.6%(前值 64.8%)。
工业企业利润逐渐向中游制造业转移。 以利润占比来看, 受中游装备制造业利润开启向上修复通道的影响, 3 月中游端利润总额占比回升,录得 24.4%(前值 17.2%),主要来自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 7.4%)以及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业( 6.9%)。 上游利润占比依旧最高, 3 月为39.0%, 主要来自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2.6%)、化学原料制造业( 6.2%)等。
民营工业企业景气度回升。 分企业经济类型来看, 3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民营企业利润开启上行通道,其同比增速为 39.5%,录得近 6 个月以来最高值。 近期国家及地方多举措支持民营经济, 随着政策的落地和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在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后,其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风险提示: 海外货币政策收紧下外需回落,海外经济提前进入显著衰退,严重拖累我国出口。 毒株出现变异,疫情蔓延形势超预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