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见底
投资要点
2023年6月,新增社融和新增信贷(人民币贷款)分别为4.22万亿元和3.05万亿元,在连续2个月低于市场预期后,6月金融数据再度强于预期值(Wind统计的6月新增社融和信贷预期值分别为3.22万亿和2.38万亿)。
6月社融数据有两点值得关注:
其一,6月社融总量和结构都有不错表现。高基数下存量社融同比从9.5%降至9.0%,创历史新低,主要是政府债券的拖累。剔除政府债券口径的存量社融同比9.2%,较上月只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如果看两年平均同比,6月持平于9.2%。因此,总量层面看6月社融并不弱。
结构视角看,除未承兑贴息汇票和政府债券外,其余融资工具均同比多增。尤其是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3.24万亿,创历史同期新高,较稳增长发力的2022年6月还要高1825亿。
其二,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少增,6月财政资金对基建的支持力度或仍偏弱。6月社融同比少增9726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同比少增10796亿,少增规模较上月的5011亿翻倍。其中,6月新增专项债4038亿,较去年同期少增2282亿。
6月社融口径的新增委托贷款、新增信托贷款分别为-57亿、-153亿。由于新增专项债、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投向以基建为主,6月三者均相对偏弱,可能表明6月基建投资不强。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6月财政存款大幅下降1.05万亿。在新增政府债券融资5388亿的情况下,财政存款大幅下降,可能表明6月加快了财政赤字的使用,但基建并非支持重点。
信贷方面,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05万亿,同比多增2400亿。其中居民和企业的短贷、中长期贷款都是同比多增的,信贷结构也偏强。
6月新增居民贷款9639亿,其中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分别为4914亿、4630亿,分别同比多增632亿和463亿。由于居民新增短期贷款以经营性贷款为主,我们认为居民短贷持续同比多增,且在6月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可能和低利率环境下的贷款置换有关。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和商品房销售走弱的趋势背离,缘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实际上今年6月4630亿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是要低于2016年-2021年同期新增规模的。
6月新增企业贷款2.28万亿,其中新增的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分别为7449亿、1.59万亿,同比分别多增543亿和1436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已连续11个月同比多增,一方面可能是政策持续引导加大对制造业等发放中长期贷款,另一方面可能也与降息(降息所在月企业中长期贷款通常有不错表现)以及半年末考核下加快投放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6月未承兑贴现汇票、表内票据融资均负增,合计同比多减达3400亿,似乎表明6月受信贷冲量的影响较小。我们倾向于认为,由于地产低迷、基建投资回落,当前实体融资需求不强,供给端因素对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高增的影响可能更大。
存款方面,6月新增人民币存款3.71万亿,同比少增1.12万亿。其中,新增居民存款2.67万亿,是年内次高,同比也多增1997亿。同时,非银存款减少3320亿,或表明在股市偏弱的情况下,存款利率下调引致的居民存款搬家并不明显。新增企业存款2.06万亿,同比少增8709亿,企业贷款多增而存款少增,可能和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下调导致企业存款流出有关。财政存款减少1.05万亿,同比多减6129亿,财政支出可能已适度发力。
本月M1同比从4.7%下降至3.1%,M2同比从上月的11.6%下降至11.3%,剪刀差进一步走阔。M1同比是2022年2月以来的新低,表明当前企业资金的活化程度低,预期仍然不强。
6月新增社融规模超预期,不过在政府债券的拖累下,存量社融增速创历史新低。社融和信贷的结构都有所改善,但这可能是受到降息以及半年末考核的季节性因素影响,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我们倾向于认为当前实体融资需求仍偏弱,M1同比进一步走低也能说明企业预期不强。政府债券融资高基数消退后,预计社融增速将震荡回升,9%或是短期低点,但实体融资需求的内生性恢复还需时日。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