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网 > 研报大全 > 宏观研究报告正文
宏观研究报告正文

海外疫情系列研究(四):疫情防控放开后会有报复性消费吗

www.eastmoney.com 民生证券 周君芝,谭浩弘 查看PDF原文

K图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逐渐放松,市场抱着热烈的期待等候消费复苏。疫情闯关之后,中国能否迎来一次报复性消费?海外国家经验或许可以参考。

  如何定义报复性消费?

  观察并评判海外国家是否有报复性消费,我们首先需要给出一个判断标准。所谓报复性消费,通俗理解便是疫情放开之后,消费超额表达,消费指标一举超过应该有的潜在趋势。

  构建一个简单的标准衡量,核心消费指标是否超过了疫情之前的趋势线,若是,则定义为报复性消费。若否,则疫情放开之后未能迎来报复性消费。

  海外国家疫情放开之后,多数国家未迎来强烈而又持久的报复性消费。

  第一类,消费超过疫情前趋势线,以美国为代表。

  第二类,消费短暂超过趋势线后回落,以欧洲为代表。

  第三类,消费长期低于趋势线,以日韩为代表。

  纵观主流国家,疫情放开之后,日本报复性消费并不明显,韩国则在疫情初期出现了一轮报复性消费,但高度仅刚达到趋势线,且很快回落。

  欧洲在疫情后同样存在报复性消费,但部分国家(如德国)的消费支出在2022年急转直下。

  只有美国在疫情后存在明显的报复性消费,且持续性很强。

  报复性消费规律之一,迎来报复性消费的国家之前均经历过财政刺激。报复性消费的强度排序上,美国>欧洲>韩国>日本。

  整理各国财政计划和财政赤字数据后,我们发现美欧日韩在疫情期间均实施了一定程度财政刺激。财政力度排序为“美国>日本>法国>德国>韩国”。

  只不过美国财政刺激着力于居民部门,欧洲和韩国着力于企业部门,这基本与各国消费修复强度对应。如此看来,日本财政力度和消费表现明显是一个异类,我们认为原因在于日本2021年持续收紧防疫管控政策。

  总体而言,一个国家在防疫管控放开后(且不再重新收紧),报复性消费弹性,取决于财政刺激力度和方向(如,是否直接刺激居民部门)。

  报复性消费规律之二,报复性消费的商品结构主要集中在耐用品。财政补贴引发的报复性消费中,各类消费项目的增长速度有所不同。数据显示,各国的报复性消费主要集中在耐用品。美欧日韩等国推出财政刺激后,耐用品消费均迎来脉冲式上行。且美欧韩耐用品消费均一度冲至趋势线以上,但至今仅有美国耐用品消费仍维持在趋势线之上。各国服务消费修复则相对平稳,基本随着疫情防控趋松而增长。

  报复性消费规律之三,疫后消费修复的持续性关键在于经济增长动能。美国消费修复的持续性要强于其他国家;对比德法,法国持续性要优于德国;在日韩中,2022年日本消费修复好于韩国。

  一个国家消费支出大致由居民收入所决定。因此,以上国家消费修复持续性的差异主要是来源于居民收入增速的差异。德国和韩国居民收入的增速在2022年均出现明显下滑。

  居民收入并非无源之水,其来源于经济体的各项经济活动。经济体的增长动能越强,居民收入增速往往越高。

  我们认为,因为韩国出口在2022年随着全球经济周期走弱而大幅下滑,导致韩国增长动能弱于日本,从而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均更差。同为财政强刺激国家,例如美欧,二者消费修复持续性却明显存异,主要还是因为疫后增长动能差距较大。首先,俄乌冲突导致美欧贸易差额分化,美国优于欧洲;其次,美国房地产投资强于德法,美国投资动能强于欧洲。

  如何看待中国迎来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

  总结海外经验,我们可以得到报复性消费三点结论:(一)报复性消费出与财政刺激有关。(二)报复性消费主要发生在耐用消费品。(三)疫后消费修复的持续性,依赖于疫后经济本身的增长动能。

  以此判断中国疫后消费走势,可能出现阶段性局部板块的报复性消费。但消费修复的持续性取决于经济增长。基于我们2023年经济展望,预计全年中国出口增速将下滑至-8%,基建增速较2022年收敛,地产将成为增长动能的关键。因此,可归为一个结论,中国消费持续性最终取决于地产。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经济趋势超预期。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