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中国”系列之一:重估中国:站在历史轮回的新起点
疫情冲击、内外部形势变化,加大当前宏观经济研判难度。当下与过往什么阶段类似、又有何不同,对经济和市场的启示?以史为鉴的梳理,可提供一定参考。
今夕似何年?类似2012年前后,增速换挡与周期因素“共振”下的经济超调
当前经济特征,与2012年前后类似,增速换挡与周期因素“共振”,带来经济的阶段性超调。2011年以来,每3-4年会出现经济中枢下台阶、需求明显收缩的阶段,典型阶段有2011至2012年、2014至2015年、2018至2019年,均伴随地产周期回落、库存去化、海外需求下降和企业盈利下滑等。类似2011至2012年,居民储蓄意愿上升、但购房意愿大幅下降,使得地产销售回落、存款增长。
政策和市场环境亦有类似之处,财政加码、货币宽松,银行“缺资产”,债市表现好于股市、美元相对强势。每轮经济超调都伴随财政加码,当前和2012年更类似,财政目标赤字率下调,后续稳增长加码推升实际赤字率;需求收缩下,降准降息、流动性转向宽松,银行“缺资产”现象凸显、同业负债需求放缓。市场环境也与2011至2012年类似,债市表现较好、股市低迷,油价高位、美元走强。
当下有何不同?结构变迁和传统动能弹性下降,利润分配和外围环境等不同
动能切换的结构变化不同、传统动能弹性明显下降,经济活动还受到疫情反复的冲击。2012年前后,传统高耗能行业拖累第二产业表现弱于第三产业,而当前地产和疫情反复等拖累第三产业表现弱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内部表现也有不同。当前地产面临供需约束增强,地方债务压力凸显等,使得传统动能弹性或大不如以往;同时,当前消费、服务等线下经济活动,显著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
微观表征也存在一定差异,企业利润分配格局、金融监管下的资金行为和外围环境等明显不同。不同于2012年前后,当前原材料供给和线下活动约束,导致下游消费制造盈利面临量价双重冲击,而原材料涨价推动利润向上游集中;当前金融监管更加规范,资金借助非银通道进入实体更少,而实体资金直接流入非银增多。外围扰动更多,海外通胀飙升下的美国“赶作业式”加息、地缘冲突增多等。
以史为鉴,经济超调后回归“新稳态”,资产配置天平向权益类资产倾斜
2023年回归之年,经济回归“新稳态”,驱动来自稳增长续力、地产超调后的修复及疫后修复。经验显示,增速换挡过程中超调的经济,会在随后阶段回归新中枢、弹性下降,驱动来自稳增长加码和前期超调的地产修复;当前,政策强化扩大投资、稳地产等领域支持,助力经济回归。与过往不同,疫后修复也是眼下经济回归的关键驱动之一,防疫优化过程中修复大势所趋,节奏和弹性仍需跟踪。
伴随经济回归、盈利修复等,资产配置天平向权益类资产倾斜,股市或转向盈利驱动。经验显示,经济回归过程中,需求修复、库存去化、成本下降等,带来企业盈利修复;类似过往经济超调阶段、尤其是2012年,股票相对债券性价比已处于历史极值,配置天平向权益市场倾斜,盈利修复的板块表现相对较好。但经济、盈利结构的不同,外围扰动的加大,使得市场演绎并非过往简单重复。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的干扰,全球经济衰退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