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数据解读:七问上半年中国经济
平安观点:
1、如何看待上半年GDP成绩单?2023年二季度GDP增速不及市场预期,但对于全年完成5%左右增速目标仍提供了支持。我们对全年GDP推算如下:一、二季度GDP季调环比折年率分别为9.1%和3.2%,若下半年GDP在全年占比与2015-2019年水平相符(考虑到目前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稳固,这算一个偏强假设),那么全年实际GDP增速仍可达5.6%。
2、如何看待GDP平减指数转负?二季度GDP平减指数从一季度的0.94%下降到-0.92%,为2016年以来首次转负、2009年四季度以来新低,主要是工业原材料供给过剩和农产品实现丰产的影响,而第三产业平减指数仍达到2.08%,放在2018年以来各个季度看并不算低。
3、如何看待经济增长动能企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的环比增速在4月都弱于历史同期均值,至5月恢复至历史均值附近,到6月已呈现超季节性走高。当前消费复苏有两条主线:一是,出行社交活动恢复;二是,地产后周期相关耐用品消费跌幅收窄。工业增加值逆势企稳,则主要得益于投资、消费以及高温天气下电力需求的复苏。
4、如何看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投资驱动特征有三:一是,装备制造业投资“一枝独秀”,二季度以来原材料和消费制造行业投资增速呈低位企稳迹象。二是,制造业投资的结构动能有切换迹象,下半年制造业投资的走向取决于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与出口下行幅度之间的角力。三是,民间投资在制造业投资中的占比显著上升,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至关重要。
5、如何看待青年与农民工就业“冷热不均”?2020年以来高校大幅扩招,解决了当时就业难题,却为当下青年人口失业率抬升埋下伏笔。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复苏以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恢复增长为主,而从事这些行业的多为农民工和中低学历人群,可能也加剧了就业结构的分化。
6、如何看待消费复苏的后劲?二季度居民收入随经济复苏获得改善,且居民消费倾向已有抬升迹象,消费增长的持续性有望增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5%,明显好于2020和2022年同期。今年上半年相比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居民用于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和居住的比例仍然高于疫情前。随着疫情影响退散和居民收入水平整体改善,消费结构预计仍将向疫情前调整,可选消费有进一步释放空间。
7、如何看待外需收缩下的外贸增长?今年5、6月份外需收缩压力进一步显现,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与以美元计的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同步转负。外需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转弱,宏观政策加码的必要性增强,体现为基建投资在高基数下增速提升,“接棒”失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