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周报:央行降息以促信贷回暖,期待增量财政政策发力
本周观点:7月金融统计数据超预期回落,宽信用预期再次落空,这使得市场对经济恢复的动能产生怀疑。此外,我国财政也面临较大压力,经济低迷正在对财政收入带来压力,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政策的空间与力度。当前,我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仍然是需求不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仍有较大的发力空间,央行已于8月22日进行了降息操作,预计下半年还将有增量政策出台。增量政策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财政政策发力,二是刺激大宗消费。7月政治局会议要求“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8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大省座谈会上表示“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8月19日国常会再次强调了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我们认为,专项债务限额有望在三季度落地以确保在年内产生效益。由于经济大省储备项目相对较多,专项债可能集中在经济大省发行;此外,经济大省与中心城市消费能力强,故大宗消费也将在这些区域率先发力。随着财政压力缓解及稳增长政策落实,基建和消费相关板块将迎来机会,其中具备较长产业链的汽车及相关板块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海外方面,欧元区和英国的通胀水平持续高企,供给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和食品短缺导致物价持续上涨。今年夏季高温导致欧洲普遍干旱,再叠加俄罗斯减少天然气供应及全球通胀的影响,欧洲天然气基准价格已经达到正常年份同期的约11倍,各国电价也普遍上涨了数倍。由于俄乌冲突难以在短期内结束,与俄乌冲突密切相关的欧元区通胀将持续高涨,美国通胀也有出现反复的可能。在此背景下,欧央行和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持续强化,全球资金也将加速向美国回流。同时,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紧,我们需要警惕香港资本市场资金外流以及对A股市场造成拖累。
国内热点:一、央行介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二、多部门出台措施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三、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四、国常会部署降低融资信贷成本措施。
国际热点:一、英国7月CPI同比涨幅再创40年来新高。二、供应紧缺价格暴涨,欧洲能源危机延续。三、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
上周高频数据跟踪:上周部分股指回落,上证指数下跌0.57%,收报3258.08点,沪深300指数下跌0.96%,收报4151.07点,创业板指上涨1.61%,收报2734.22点。
风险提示:房地产风险超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紧缩预期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