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金融资讯周报
一、【宏观】海外衰退交易升温,国内复苏趋势明确
观点:随着经济衰退的风险升温,海外资本市场或面临较长时间的衰退交易预期。反观国内,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见效,经济复苏趋势明确,中国资产配置价值提升。
逻辑:上周海外风声鹤唳,衰退交易升温,以外需为主的商品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反观国内风景独好,稳增长政策相继落地助力经济稳步复苏,A股表现稳健,内需为主的商品相对抗跌。往后看,中美、中欧经济周期分化、金融周期分化,势必将继续成为市场的交易主逻辑,一方面,欧美经济将继续延续下行的趋势,而国内经济将延续复苏的走势;另一方面,欧美将继续加快收紧货币政策以对抗高通胀,而国内通胀压力不大,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股市、债市、商品都将继续分化走势。
二、【股指】“内松外紧”格局强化,A股韧性仍强
观点:当前中国与海外的经济和政策呈现“错位”格局,中国处于经济阶段性底部、政策宽松阶段,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处于经济复苏末期、政策紧缩阶段。展望未来,国内经济在稳增长政策的驱动下逐步触底复苏,美国经济逐步高位放缓,中美经济错位将进一步延续,A股有望在国际市场中展现较强韧性。策略上仍以逢回调做多为主。
逻辑:促消费政策“能出尽出”,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加码。继5月31日政策决定,对年内购入的部分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后,本周国常会再度加码汽车促消费政策,一是计划实施新能源车免税延期政策,二是指出要提振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三是强调要“支持停车场建设”,这是继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后,扩大基建投资的又一具体方向。在疫情冲击、居民收入预期下滑的背景下,5月数据显示汽车消费下滑严重,此次会议再提释放汽车消费,有利于强化汽车消费在今后消费拉动中的地位,推动消费整体的复苏。
央行表示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或考虑上调赤字水平或发行特别国债。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力度,如适当上调赤字水平,进行预算调整。或增加不计入赤字的特别国债的发行,以进一步来推动内需的扩大。在国内经济增长承压的情况下,未来增量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推出,后续人大常委会或将在8、10、12月份召开,可关注8月的时间窗口。
欧美PMI双双下行,海外经济衰退压力加大。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录得52.4,创23个月新低,并大幅低于预期的56。6月份欧元区综合PMI初值降至51.9,为16个月来的低点,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54和5月份的54.8。欧美发达经济体的PMI双双下降,虽并未实际陷入衰退,但反应了通胀高企、需求下降,以及美联储、欧盟纷纷采取强硬的紧缩政策对企业发展前景带来的冲击。
三、【国债】震荡格局难破,或上看区间上限
观点:短期市场的调整风险已然充分释放,操作建议小波段做多。
逻辑:1.博弈点:市场博弈点在区域疫情、资金价格和稳增长发力三个方面。多方支撑是货币政策难以缺席,经济弱现实,疫情潜在影响深远;空头支撑是货币政策短期难发力,稳增长政策必出台(地产+基建+稳定资本市场信心),资金价格回归,以及疫情的边际好转。
2.阶段性判断:市场缺乏主线推动,震荡格局难破。在流动性宽松的格局下,当前点位上看区间上限概率更高。值得关注有四,一是上海解封后,房价和房租价格齐涨,一线城市地产韧性较强,警惕这波上行的幅度;二是信贷指导不断加码,宽信用仍是稳经济抓手,金融数据恢复斜率至关重要;三是警惕通胀抬升交易明显前置,海外经济体通胀明显上行,但国内通胀温和,猪价上行和高位油价共振概率不大。四是关注疫情反复,上海社会面存在隐匿传播链,警惕聚集性疫情发生和各地的外溢风险。
3.中长期观点:看好债期。一是疫情呈现外溢特征,经济下行的影响市场定价不充分;二是未来货币政策仍是偏松的,重点就是宽松有多少空间,怎么利用;三是宽信用实现难度较大,即是放松地产,居民和企业加杠杆的意愿和能力都有限。
主要关注点:国内疫情发展、俄乌局势、政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