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不一样的地产:2014-2015年启示录
7月政治局会议有关地产、化债和资本市场的定调,超过市场之前预期。资本市场随即给出情绪反馈,会后两周地产、非银带动顺周期板块快速上涨,10年国债利率从会前的2.60%快速上升,一度攀至2.7%附近。
连续两周情绪反应之后,市场开始关注后续落地的政策细节,以及政策出牌节奏。恰逢目前资产定价风险偏好修复,然而宏观基本面偏弱。这种强资产、弱经济的组合与2014-2015年有可比之处。市场困惑,未来地产政策及行业走势能否复刻2014-2015年路径?
当下地产下行节奏偏快,带动宏观基本面与2014-2015年高度相似。
真正决定当下与2014-2015年基本面高度相似的关键变量是地产。这也是为何我们之前强调今年最重要的趋势变量是地产周期(《重要的是地产周期》,2023年6月7日)。地产牵引中国经济方方面面,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实体、物价、金融,甚至调控政策,地产链深度下滑,必然深刻影响宏观环境。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2014-2015年这段时期被定义为需求下行压力加大的时代,彼时也对应货币连续宽松,汇率快速贬值,中央启动一轮地方债务化解。
当时涌现出来的种种现象,在其他看似需求收缩的年份并不常见,只有当下与2014-2015年形成了呼应,大类资产价格也走出相似韵脚。
对比2014-2015年,本轮地产内在的运行逻辑有两处关键不同。
地产表观相似性背后,当下地产内在运行逻辑与2014-2015年颇为不同。内在逻辑不同决定了本轮地产政策及行情演绎,并不能完美复刻曾经2014-2015年路径。
第一,本轮地产潜在需求中枢较之前明显走低,预计当前地产修复弹性弱于2015年。
2014-2015年涨价去库之后,2016年至2021年,年度住宅销售面积从13.8亿平上升至15.7亿平,中枢稳在15亿平。经历2016-2021年这段地产稳定期后,我们测算得到,2022年底城镇居民户均1套房,已基本实现“户户有房”。
我们推算未来十年住宅销售面积中枢,或在年均9亿平米。未来地产销售中枢将较之前显著走低,这或预示本轮地产修复弹性弱于2015年。
第二,本轮城际地产供需分化加剧,地产政策调控节奏或不同于2014-2015年。
2014-2015年城际间分化不大,不同城市面临共性的地产高库存压力,当时政策选择比较清晰,即运用多重政策工具撬动需求,扭转地产供需格局。
立足当下,城际间供需格局并不均衡。高能级城市供需紧张程度,远高于低能级城市。这种城际分化加大本轮地产调控政策难度。一如2014-2015年那样不做城市区分、不遗余力动用各种工具松绑地产需求,或许并不适用于当下。
预计未来高能级城市地产放松或沿用两种演绎范式。
目前市场对高能级城市放松预期偏一致,但对政策路径和效果存在争议。未来一线城市地产政策放松或有两种范式:
范式一,快速灵活调适。既然放松一线城市地产,旨在修复地产价格进而修复信心,一线地产政策放松节奏越快,价格信号越明显。待到价格快速上涨,再灵活调整政策也不迟。
范式二,供需并举缓慢推进。放松需求约束同时,缓慢推进供给。供需并进,修复一线房价同时,防止一线房价过快上涨。即供给未有足量跟进之前,需求刺激政策力度偏克制。两种范式对资本市场定价影响不同,对此我们保持高度关注。
风险提示:地产政策调控超预期;地产供需变动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