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直觉与反直觉(六):出口数据的疑点
2023年一季度出口数据大超预期,通过援引海关统计的进出口数据与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数据不匹配,来质疑出口数据的真实性的声音再起。本篇报告将剖析海关统计与国际收支统计的差异,解释为何当前出口数据与国际收支货物贸易数据不一致。
海关统计与国际收支统计核心区别在于:海关统计以关界为准,国际收支统计以居民与非居民为准。统计原则不同导致两者统计存在三重差异:
差异一:海关和国际收支对同一笔贸易纳入统计的时间有所不同
海关统计口径以货物是否出入境为原则进行统计,而不考虑货物所有权是否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
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以货物所有权转移是否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转移为原则进行统计,无论货物是否进出关境,只要发生货物所有权的转让行为,就需纳入国际收支统计。
但实际的贸易过程中,货物跨境移动和所有权转移发生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导致两个口径统计的数据存在差异。
差异二:海关口径和国际收支货物贸易口径的统计范围不完全一致
贸易方式多种多样,一些贸易活动中货物跨境移动和货物所有权转移相分离,导致海关进出口统计和国际收支统计的范围有所区别:
第一种情况是纳入海关统计,但不纳入国际收支统计。这种情况对应的是,贸易活动涉及货物跨境移动但不涉及货物所有权转移,最典型的例子如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仓储物流服务。
第二种情况是纳入国际收支统计,但不纳入海关统计。这种情况对应的是,贸易活动涉及货物所有权转移但不涉及货物跨境移动,最典型的例子如跨国企业离岸生产销售、新型离岸贸易。
差异三:海关统计和国际收支统计的所采用的价格不同
其一是,国际收口径货物贸易统计剔除了运价,而海关统计不一定。国际收支统计的货物贸易贷方和借方均基于离岸价格(FOB),剔除了运费的影响;海关统计的商品出口基于离岸价格(FOB)、进口基于到岸价格(CIF)。
其二是,海关进出口统计采用物进出口的报关价,国际收口径货物贸易统计采用成交价。前者主要来源于报关单,后者主要源于企业记账的发票价格,实务中二者会有差异。
结论:以两个口径数据偏离为论据,质疑出口数据真实性的观点无法成立
首先,在统计时点、统计范围以及采用的价格不同的情况下,这两个数据本身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
其次,2020年以来偏离明显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仓储物流服务规模大幅提升。由于物流货物纳入海关统计,但不纳入国际收支统计,这会导致海关口径的出口规模与国际收支口径的规模差距拉大。类似的情况2013年也发生过。
综上,我们认为仅从两个口径数据偏离的角度,质疑出口数据的真实性的观点是立不住脚的。
风险提示:汇率大幅波动,贸易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