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宏观】京沪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放松的经济背景:11月经济数据解读
投资要点
摘要
12月15日公布了11月经济数据,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均明显回升。而在数据公布前一天,北京和上海继9月1日“认房不认贷”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包括降首付、降利率、放松普宅认定标准等,政策力度较大甚至略超预期。对此应作何理解?政策将有何影响?
一、经济数据总体回升向好,但总需求仍显不足,恢复基础仍需巩固11月工业、服务业、社零消费、出口当月同比均较上月大幅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与上月持平。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是一波三折的恢复,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下行压力加大、三季度逐步回升、四季度平稳延续,完成全年目标已不成问题。
然而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回升在一定程度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基数显著走低的基础上的,两年平均增速并未同步回升。当前经济存在三大分化:
一是供给与需求的分化,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持续恢复,甚至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但有效需求不足。11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为0.87%,高于近10年同期均值的0.45%,而社零消费环比增速为-0.06%,低于近10年同期均值的0.69%。
二是行业间的分化,经济恢复主要是靠服务业、高端制造带动,但房地产、金融业、互联网平台经济等仍受到一些冲击。就业也结构性分化,服务业和基建投资带动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但青年就业压力较大。2023年是疫后恢复的第一年,疫情期间压制的聚集性服务业反弹式增长,而其他产业诸如房地产在供需形势逆转的基础上又叠加预期不振引发了房地产销售、投资持续下行等。
三是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的分化,11月CPI和PPI同比分别为-0.5%和-3%,前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5.2%,名义增速只有4.9%。一方面反映出当前宏观总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也将导致居民收入增速、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偏低,加剧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背离。
二、财政货币政策跨年平衡、靠前发力,将助力2024年经济实现“开门红”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的背景下,明年经济要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仍需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四季度以来,财政政策增发1万亿国债、货币政策平滑今年末和明年初的信贷投放,将有利于明年经济实现“开门红”,加快经济恢复步伐。
其一,1万亿增发国债有望于明年初快速形成实物工作量。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国债发行较为顺利,10月25日至12月14日,国债余额新增11257亿元。但项目筛选审核需要时间,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已正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本次增发国债的第一批项目下达地方,安排增发国债资金1254亿元,共支持项目1336个。随着增发的国债项目清单陆续下达、资金加快拨付使用,实物工作量将加快形成,有利于释放基础设施领域的潜力和空间,促进下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其二,年底信贷投放力度增强将加快企业投资项目落地。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要求“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短期冲量来满足监管要求,11月新增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2489亿元。另一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也强于数据所示。11月新增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907亿元,一是去年同期在PSL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下,基建投资和保交楼相关贷款增加,形成了高基数;二是今年地方政府通过特殊再融资债,置换了部分隐性债务,降低了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