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找工or招工?中美劳动力市场对比
中美失业统计口径有明显差异,近期趋势也有不同。从数据看,疫情后美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增速之间出现与之前不同的趋势。金融危机后至疫情前,失业率与职位空缺率之间大致呈反向相关关系,失业率波动下行,职位空缺率上行,疫情复苏后经济不强,但劳动力市场强劲,与疫情前趋势呈现明显不同。但中国的情况则是,就业市场和经济复苏的情况基本一致。从统计情况看,美国失业人口相关数据披露较细,统计口径与中国有所不同。美国的失业人口为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且在过去四周内积极寻求工作却不成功的人;我国的调查失业人口同样是16岁及以上,但是在过去三个月内积极寻找工作却还没有成功就业的人。美国的失业率统计口径来源主要有两种:CES和CPS,我国失业数据的统计与CPS更为相似。美国劳工部列出了用六种失业人口口径定义的六档失业率(U1至U6),我国失业率细节披露方面还有细化空间。
美国、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不同的结构性问题。总体:美国方面,劳动力市场有较明显的二元性特点,若将全部的劳动人口按照换工作频率及失业特点重新划分,可以得到3个特点明显不同的类别,第二个类别对于经济的敏感程度相对更高,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指向效果较总的失业数据及其他类别都更加明显。但三类别不能直接观测,可用其他可观测指标代替。中国方面,与美国第二类别对应程度较高的是我国的灵活就业人群,目前占整体就业的比重也较高,灵活就业群体难以精准画像,整体呈现出三大特点。分结构:美国方面,人口老龄化、性别因素、不同地区流动情况都使得劳动力参与率趋降;中国方面,青年失业率持续升高的情况受到较多关注。
从劳动力缺口看,中美劳动力市场的未来。美国方面,从最新数据看,美国劳动市场仍较强劲,但细项指标继续放缓。美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缺口近期趋于收敛,但长期或重拾扩大态势。疫情后,美国劳动力市场强劲同时源于供给受限和需求旺盛,疫情后美国劳动力缺口在2022年3月达到峰值605.5万人后,逐渐收敛,降至2023年5月的351.9万人,6月缺口略有回升,但距离疫情前的97.6万人仍较多。从长期趋势看,中长期劳动力的供给受老龄化、社会因素等多重影响下仍有下行压力,同时需求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变化的催化下或有下降。中国方面,存在结构性劳动力缺口问题,总量缺口较大,近期政策较密集,就业改善可期。
风险提示:美国政府债务触及上限较快,美国需求端回落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