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加大政策实施力度,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
事件:
2022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点评:
经济强劲韧性,央行表述更加乐观
在国内经济表现方面来看,《报告》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保持较强韧性,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与一季度“我国发展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具有强大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表述基本一致,并且更加乐观。
此外,在评估经济形势上,《报告》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与一季度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相比,更加强调了“复杂”的具体表述,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恢复进入后期,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没有变,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灵活精准,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
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报告》表示,由于货币市场资金供给充足,二季度以来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需求总体有所减少,人民银行结合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整公开市场操作规模,进一步提高操作灵活性和精准性。从数据来看,二季度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均值为1.72%,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低37和44个基点。此外,央行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持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并且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专栏3介绍了近年中国信贷结构的演变和趋势。从信贷需求角度出发,经济结构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主导力量,因此,近年来,制造业贷款比重触底回升、普惠小微贷款发力,以及基建投资和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领域信贷需求趋势性转弱。从信贷供给的角度看,人民银行不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接续创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等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最后,《报告》表示,信贷增长将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
金融政策成效显著,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
报告的专栏1介绍了今年出台的部分金融政策,并用大量数据说明了政策对经济的成效。具体来看,央行通过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央行加快上缴央行结存利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7月底已上缴1万亿元,相当于全面降准近0.5个百分点的政策力度。此外,央行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力度、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落地,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普惠养老机构和交通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从而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
此外,《报告》对全球通胀高涨的相关表述较多,专栏4重点分析了当前通胀水平对后续政策的影响。近期全球通胀水平持续高位运行,使宏观政策陷入稳增长与抗通胀的两难局面。有了发达经济体央行前期对通胀形势的误判、以及政策调整落后于市场曲线的前车之鉴,中国央行对通胀问题更加重视。考虑到在全球出现罕见高通胀的背景下,我国通胀走势总体温和平稳,央行预计今年物价涨幅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望实现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不过,短期内我国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在多重因素交织下物价涨幅可能阶段性反弹。从国内情况来看,疫情受控后未来消费复苏回暖,可能加快PPI向CPI的传导;新一轮“猪周期”的开启将拉动CPI上涨;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品的较高进口依赖度,使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最后,央行强调,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取向,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总体来说,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主动应对,靠前发力,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当前市场利率明显低于政策利率,表现出两者的背离,后续政策利率或将向市场利率靠拢,因此,LPR仍有下调的概率。在面对海外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要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政策的潜在风险时,我国货币政策将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关于下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在产业方面,央行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房地产政策方面,报告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继续释放三稳积极信号,与7月末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一致。往后看,央行将进一步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关注后续相关举措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