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放了三五斗:当前货币政策的趋向及位置
仅仅通过OMO操作难以看到货币政策全景:
1)在流动性影响因素中,外汇资产、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财政吞吐这三项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最为显著;
2)其中,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是唯一可以主动调节银行间流动性的手段,央行在制定公开市场操作的投放量时,往往要考虑外汇占款及财政吞吐对流动性的影响;
3)我们很难仅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投放量去把握货币政策。
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现明显缩量,可能是基于对冲的考虑:
1)近期财政投放是非常丰厚的:四月以来,增值税的留抵扣退税大幅压低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导致大量的资金从财政口被投放了出来;
2)外汇占款也存在适度上升可能性:在市场对人民币乐观预期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体系积累的大量外汇头寸,可能在近期加速结汇;
3)一个更简单的解释是:季末效应已经过去,央行无必要扩张投放。
资金利率比逆回购投放量更加重要:
1)利率是一个结果变量,比起关注央行行为来说,关注利率所得来的判断更加行之有效;
2)R007和DR007在经过了一小轮因季末而导致的升高后,近期又重新回到了年内的低位;
3)如果央行的低投放并没有对流动性产生实质性压力的话,央行这次收敛的投放量更可能会基于对冲的考虑;
4)这一轮的央行操作减量,大概率不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的转向。
探究货币政策的合理水平:
1)这个讨论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短期的货币政策依赖于经济的名义增长率的变化,而长期的货币政策的锚应是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2)对于中国来说,经济的预期管理还是非常有效的,宏观层面的净利率和GDP增长一直保持着同向关系,而且这个关系近乎于线性;
3)如果从经济增长目标所指代的潜在增长率去考虑资金水平的话,按照今年5.5%的GDP增速目标推算,R007的合意位置理应在1.4%左右,货币政策依然存在着宽松空间。
但当前我们确实面临着一些货币宽松的阻力:
1)欧美货币政策的收紧及国内CPI的上升都是货币政策无法充分宽松的原因所在;
2)但这些问题都仅仅是短期问题,一旦这些阻力下降,货币政策还是存在宽松加速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超预期,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