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货币政策前瞻:先“冲刺”,再“喘息”
美联储加速收紧“控通胀”。在宏观政策和“疫苗复苏”的支撑下,美国经济持续快速修复,就业市场表现强劲,“用工荒”持续。美国需求仍显著超出供给,叠加俄乌冲突、中国疫情等新生供给冲击,美国通胀仍未见顶。就业市场“用工荒”与通胀压力,共同指向美联储货币政策将加速收紧。
尽管美联储当前政策重心已经倒向“控通胀”,但仍面临多重约束。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正常化“三部曲”将全面开启,但作为“重头戏”的加息和缩表路径仍不明朗。美联储将保持灵活性,根据未来经济数据和形势变化“相机抉择”,争取在抑制通胀的同时实现经济“软着陆”。
美联储年内实际加息幅度或低于市场预期。美国目前实际利率深度为负,客观上为美联储短期内快速加息提供了空间。近期美联储主要官员频繁鹰派表态,推升了市场加息预期:CME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隐含的全年加息预期达到10次,5-7月的三次会议上可能各加息50bp。但事实上,美联储仍面临多重约束,上半年冲刺式加息之后的政策路径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基准情形下,美联储将在上半年开启“背靠背”加息,在未来两月分别加息50bp,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升至1.25-1.5%,下半年“喘口气”后视经济与通胀表现择机加息2次左右,全年加息7次175bp。
美联储本次缩表将较上轮更为迅速,但需关注提前中止的可能。基准情形下,美联储将于5月开启缩表,以上轮2倍的速度启动,首月缩减200亿美元,逐月增加250亿,最终达到每月缩减950亿美元(600亿国债+350亿MBS)的速率。缩表进程或持续2-3年,总缩减规模2.2-3.6万亿,相当于当前规模的25-40%。需要注意的是,若美联储快速加息导致美国经济超预期下行,美联储可能提前中止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
外部环境制约下,我国结构性政策工具将发挥更大作用。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倒挂,将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造成直接影响,进而作用于我国的货币政策、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近期密集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表明,在面临外部紧约束的情况下,相较运用总量性工具“宽货币”,央行更偏好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宽信用”支持实体经济,商业银行是其中重要的传导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