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事件点评:三个关键数据的拐点意义
10月中国出口及社融、美国通胀数据陆续公布,这三个宏观数据非常关键。
8月下旬以来国内资本市场交易两条主线。
第一主线是海外紧缩交易以及美元指数偏强,全球美元流动性收紧,非美国家货币和风险资产承压。
第二条主线是国内增长动能偏软,市场焦灼等待稳内需政策信号。内外环境共振下,9-10月中国股债汇都有不同程度走弱。最近连续发布三个10月关键数据,上述两条交易逻辑开始变化,颇具拐点意义。
第一,美国通胀同比回落,预示四季度紧缩交易情绪有所减缓。
2022年四季度是紧缩交易短暂的“喘息期”,海外风险资产可迎来阶段性反弹。
第二,社融同比再度回落,显示10月居民部门仍在缩表。
今年以来中国金融数据呈现出典型的三个特征。政府债券和企业中长贷扩张,居民信贷低位徘徊,居民信贷收缩然而存款高增。
金融数据非常好的概括了今年内需表现。居民储蓄配置中选择更多的现金存款而非购置地产,居民部门缩表然而政府多次加杠杆。
10月社融同比再度回落,背后还是老故事——政府加杠杆,居民降杠杆。引人关注的是10月居民信贷,疲弱到几乎没有体现“金九银十”的季节性特征。当月居民信贷同比收缩近5000亿元,缩幅仅次于今年4月华东疫情时期。
再结合迟迟不见起色的核心通胀(10月同比0.6%),10月内需表现非常清晰,那就是地产尚在磨底,居民持续缩表,消费仍受疫情压制。
第三,中国出口同比跌入负值,确认全球经贸周期下行。
2020年以来出口对中国资本市场意义非凡。在地产和消费历史新低的背景下,高景气出口成为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增长驱动力。不仅如此,高景气出口还确保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抵抗海外美元流动性收紧对国内资本市场的直接冲击。8月中国出口动能开始展现颓势,10月出口快速走弱,同比增速滑至负值。将中国出口结构、韩国越南出口、全球制造业PMI等指标放在一起理解,我们能够确认一点,当下全球经贸周期处于下行阶段。
全球经贸周期下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意义。第一,人民币汇率更加脆弱,海外流动性更易冲击中国资本市场;第二,出口引擎降温,稳定内需的迫切性提高。这也是为何我们高度关注四季度出口走势,并在四季度宏观及资产配置展望《关键变化或将到来》中提到,四季度最值得关注的是出口同比下台阶。
所幸的是,极致“增长压力组合”下市场终于迎来明确的稳内需政策方向。
出口降温叠加国内居民缩表,这一组合内外动能均下行的“增长压力组合”,人民币汇率贬值,人民币计价资产下跌。遇到美联储超预期收紧,美元指数超预期走强,股债汇将同时走弱,这也是今年9月和10月资本市场的演绎逻辑。10月出口同比降至负值,居民信贷大幅收缩,增长压力组合走入极致状态。而正在这种极致状态下,市场迎来了“优化防控二十条”,民企融资“第二支箭”扩容,稳内需的政策方向开始明朗,之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迅速降温。加上四季度海外也阶段性迎来美元流动性喘息窗口,最终中国股票市场及人民币汇率迎来反弹。这是8月下旬至今资产定价线索的方向拐点。
接下来需要跟踪后续细节政策及数据兑现情况
政策方向已经明确,这一点没有太大争议,预计未来相关政策陆续面世。然而本轮地产及疫情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后续细节政策落地效果需要数据反复验证,这一过程可能并非一帆风顺。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节奏超预期;美国地缘政治风险;美国通胀失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