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延长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和密集召开企业座谈会透露什么信号?
7月10日,中国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简称《通知》),这意味着新一轮政策托底房地产行业或已开始。我们在6月底发布的月度宏观洞察就表示房地产支持政策是稳经济政策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中央政府或继续放松开发商融资,继续为保交楼提供资金支持。进入7月后,让市场期盼已久的房地产行业支持政策如期而至。该《通知》主要内容包括:1.对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以及新发放“保交楼”配套融资政策进行了延期。2.再次强调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3.其他不涉及适用期限的政策长期有效。我们认为该《通知》短期内有助于缓解房企的还款压力,为“保交楼”提供融资便利,然而,仅仅供给端发力并不足以防止房地产行业的二次探底,还需要需求端政策的配合以提振行业信心。我们预计中央政府或引导地方政府继续放松一二线城市的限购政策、降低非核心城市核心地区的首付比例、并对改善型住房提供更多的购买优惠(例如降低二套房贷利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数据,国内贷款仅占10-15%。只有市场对房地产行业信心改善,销售回款(图表1)以及自筹资金(图表2)有所改善,才能实现房企现金流的良性循环。由于房地产行业直接或间接占到中国超过30%的GDP1,我们期待更多房地产行业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帮助行业企稳。
此外,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召开座谈会,预示对制造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或升级。响应李强总理在7月6日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的号召,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密集召开企业座谈会,涵盖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制造业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图表3)。除了增强各类企业投资的信心和预期,我们相信此举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以便政府优化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从而提振企业投资。除了召开民企座谈会以外,在证监会已对蚂蚁金服处以71亿元罚款之后,7月7日央行宣布对平台经济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这些举动让我们回想起2018年下半年习主席主持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举行之后,政府密集出台措施改善民企营商环境(例如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陆续推出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我们相信这些举动预示着政府将做出更多的努力,改善民企的经营环境,尤其是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比6月中下旬政策密集出台,7月初支持政策出台较少,引发了市场对政策刺激不及预期的担忧。但是延长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密集召开企业座谈会的举动表明政府正积极针对经济动能转弱研究政策措施,政策刺激仍可期待。
除了稳地产和扶持民企外,我们认为接下来政府或将出台政策稳基建。在我们预测的几项主要稳经济政策(促消费、稳地产、降成本、稳基建)中,似乎只有稳基建政策还没有动静。国务院虽然在6月1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但缺乏近期操作指示(图表4)。虽然基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考虑,政府可能不会推出大规模的基建刺激,但是适度规模的稳基建措施或是明智且有必要的。这是由于促消费和改善营商环境对GDP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居民和企业信心的恢复情况,而稳基建的成效可以较快地反应到经济增速上。在扩大内需的整体方针下,政府先行通过稳基建促内需可以起带头作用。我们预计接下来稳基建措施或包括:1.准财政工具——比如抵押补充贷款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能重启。去年6月底起国务院投放了6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9月起央行重启并发行了63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图表6)。2.预算内空间相对有限,但也有可能继续盘活地方专项债结存限额(2022年底剩1.15万亿元)。今年专项债发行进程比较缓慢,上半年仅发行了不到60%的额度(图表7)。政府可以效仿之前的做法,要求剩余额度在三季度发完,然后在三季度宣布盘活部分结存限额加大专项债对基建的支撑作用。去年8月,国务院常会会议宣布盘活5000多亿结存限额(图表8)。这些举措并不一定会全部兑现,但至少一到两个可能在政府的预备工具箱中。我们认为接下来促家居消费政策细节的公布、进一步稳地产、稳基建、改善民企营商环境的政策值得期待,而本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或将更明确定调下半年稳经济工作重点。
投资风险:政策刺激或成效不及预期,房地产债务风险,地方隐性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