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强势的逻辑:原材料补库周期和产能周期的共振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明显走强。今年二季度开始,南华工业品指数震荡下跌,在4月18日至5月25日下跌幅度为11.8%。随后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两轮强势的反弹,第一轮是5月26日-7月31日,回升幅度为13.1%;第二轮是8月8日以来,截至9月15日反弹幅度为10.0%。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以来的第二轮反弹中,股市表现与商品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股市整体呈现走弱的态势。考虑到PMI中的价格指数出现了拐点性变化,我们认为本轮大宗上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逻辑一:原材料补库周期可能已经开启。市场一般用产成品存货同比来判断库存周期,因此对产成品库存关注程度较高,事实上原材料库存周期也有较强的参考意义。我们认为,7月企业或已开始补原材料库存。第一,原材料库存已处于历史低位,企业存在补库动力。历史上,原材料库存同比的底部在0%左右,6月我们计算的原材料库存同比降至-0.59%,而7月增速拐头向上,小幅回升至-0.35%,显示出企业或已开始补原材料库存。第二,生产相关的高频指标走强,指向经济内生动能有所修复。8月中旬以来钢铁、化工产业链数据,如粗钢产量、PTA开工率表现均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逻辑二:中上游行业产能周期触底回升。今年上半年,工业产能利用率已降至历史低位,工业部门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本轮产能过剩具有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制造业。而中上游行业产能利用率较高,这与2016年供给侧改革以来传统行业产能扩充力度相对克制有关。2021年以来中上游行业盈利能力快速提升,而负债率偏低,具有扩大资本开支的动力。我们判断,中上游行业产能周期有望触底回升。
关注顺周期的投资机会。从大类行业利润分配的角度,企业补库原材料阶段,利润向中游原材料加工业倾斜。此外原材料库存周期对产成品库存周期存在领先性,预计四季度(产成品)库存周期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伴随政策发力,可以对A股的走势更加乐观一些。(1)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政策之后“政策底”进一步确认,一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举措不断出台;二是房地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2)基本面上,经济数据触底回升的迹象已经显现,后续持续回暖可期。(3)使用沪深300计算的股债性价比已经达到了近5年以来的较高分位,权益市场的机会或大于风险。建议关注顺周期的投资机会,包括煤炭、油气油服、钢铁等中上游行业,以及消费板块,包括白酒、食品、家电等。
风险因素:政策超预期收紧;历史数据及规律不能代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