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从两会声音看经济金融政策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两会期间,多位部长出席主题记者会,释放了一些增量信息,资本市场方面,从严监管信号强烈,上市公司质量有望根本性提升,长期资金或更大力度入市,市场有望迎来β机会。经济政策上,对超长期国债的使用方向初步细化,对出口形势进行了展望,地产防风险有望继续稳步推进。货币上,降准仍有空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迎来扩展;财政上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国际关系方面,旧金山会晤后中美关系取得一些进展,但双边关系仍待改善。“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成果丰硕,中亚、欧洲、东南亚与中国贸易增长居前。总体来看,两会期间定调积极,有利因素正逐步累积。
资本市场监管突出“强、严”,上市公司质量有望根本性提升。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基石,要从严把入口、加强上市后监管、畅通出口三方面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第一,企业IPO上市各个环节要严之又严,坚持申报即担责。第二,企业上市后要防假打假、规范减持、推动分红。第三,设置更严格的强制退市标准,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今年以来(截至2月21日),在45单IPO终止审核当中,有43家为主动撤单。未来IPO阶段性收紧或将延续,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可能下降,同时上市公司质量有望根本提升,A股市场生态或逐步优化。
经济政策: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是重大政策举措,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打下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从主要投向看,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相比政府工作报告更加细化了投向。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今年以及今后几年的财政亮点,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助力经济结构的调整。出口趋势向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去年3月份的基数比较高,可能会有一些回落。总体这个趋势在向上走,“新三样”出口可能是稳步发展的态势。我们认为,2024年开年出口同比增速延续上升趋势,或受去年低基数以及外需回暖的影响,机电产品出口持续保持高位,船舶出口亮眼,凸显产业链优势。美国库存水平位于低位,外需具备韧性,净出口若全年有较好表现,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地产投资下行的压力。城市更新,地产防风险稳步推进。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看,从全国城镇住房存量的更新改造需求看,房地产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今年计划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的社区;继续加大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今年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关于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防风险方面,已上报的“白名单”项目中82.8%是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项目,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
货币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降准有空间,结构性工具有望扩展。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在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后续专项债以及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以及呵护银行净息差的角度,年内大概率仍有降准可能。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的再贷款,进一步扩大支持领域,并增加规模。新设再贷款工具体现货币政策层面对新质生产力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发展方向上的支持力度。碳减排支持工具目前仍在存续状态,额度为8000亿元,截至2023年12月末的余额为5410亿元,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将发挥精准作用,约束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加大对绿色低碳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体现在:财政支出强度总体扩大;政府债券规模明显增加;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广义财政支出力度相对积极,中央具备加杠杆空间。提质增效,体现在:优化财政管理,加强政策协同,提升财政政策质效。当前社会预期仍然不强,强化政策统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于促进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提升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巩固经济回升基础。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吴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69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增速与前值持平。
中美关系仍待改善,“一带一路”成果丰硕。3月7日,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中美关系方面,王毅表示,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关系改善取得一些进展。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美方的对华错误认知仍在延续,所做的承诺并没有真正兑现。王毅表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2015年以来的近10年,一带一路贸易额指数累计增长超1倍,其中,蒙俄、中亚、欧洲、东南亚与中国贸易增长居前。“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发挥中国在基建、制造业等领域的优势产能,推动中国出口多元化,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辐射带动能力。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金融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