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网 > 研报大全 > 宏观研究报告正文
宏观研究报告正文

2023年中国货币政策展望:信用篇

www.eastmoney.com 平安证券 钟正生,张璐,常艺馨 查看PDF原文

K图

  2022年我国“稳信用”整体面临较大挑战,社融增速一波三折。展望2023年,“稳信用”将面临怎样的政策环境?从总量出发,如何判断“稳信用”的趋向?从结构出发,中长期贷款投放有无持续性,房地产贷款的“堵点”能否打通?

  平安观点:

  2022年下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同比缩量。主因政府债和企业债融资对社融的支撑趋弱,但表内信贷平稳,表外融资对社融的支撑增强。信贷结构上,企业中长期贷款亮眼,但房贷对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拖累依然突出。

  “稳信用”政策环境展望:一方面,货币宽松有望维持。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2023年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效应减弱,国内核心CPI维持低位,有利于国内货币政策发力。外需环境越发严峻,经济运行于潜在增速以下,货币政策有必要再加码,助力稳增长、稳就业;另一方面,结构性再贷款工具或加速投放。展望2023年,预计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为代表的阶段性工具可能逐步退出,而符合中长期方向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额度余量较高、科技创新再贷款工具尚未到期,或进一步延期、优化支持和使用方向,这两项工具有望带动人民币贷款多增6000-7000亿元。

  “稳信用”结构三问:一问:制造业贷款还有多大潜力?制造业贷款是金融政策的重点支持方向。其潜力在于,制造业贷款在企业贷款中占比相比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低近15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带动制造业贷款需求回暖,政策延续强力支持,制造业贷款的中长期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支撑制造业在企业贷款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二问:基建贷款投放后劲如何看?2022年,除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的发行和投放外,调增的政策性银行贷款、新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是基建投资发力的重要引擎。往后看,基建项目经资本金补充后,具备开工落地条件,其配套融资也将陆续跟进,有望对信贷形成持续的支撑。预计2022年已投放的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拉动配套国内贷款约1.4-2.25万亿,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年均贡献约5000-9000亿元。三问:房地产相关贷款能否企稳?房地产企业方面,央行银保监会16条或标志着政策思路转向“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稳健发展”,后续房地产企业融资的规模和渠道有望迎来改善。个人住房贷款方面,2022年受地产销售下滑、房贷提前偿还的拖累,2023年二季度有望迎来同比意义上的好转;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预计2023年的房贷增量与商品房销售的缺口缩窄,弱势恢复至2021年的5成左右。

  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展望:预计新增社融36万亿,年末增速约10.3%(持平或略高于2022年末)。预计2023年的名义GDP增速持平或略高于2022年,从而社融增速的“稳”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弱。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