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运市场日报
根据XSI-C最新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示,9月22日远东→欧洲航线录得$6988/FEU,较昨日下降$12/FEU,日跌幅0.17%,周环比下降5.36%;远东→美西航线录得$3454/FEU,较昨日下降$74/FEU,日跌幅2.1%,周环比下降14.21%。
2021年以来,受疫情和拥堵影响集运市场设备短缺曾造成一箱难求的局面,供应链面临着中断的巨大挑战。因此,包括宜家、沃尔玛、家得宝、亚马逊、利德尔等全球零售巨头纷纷租船买箱甚至成立航运公司以保障自身供应链的安全。不过,随着市场持续走低,舱位供给供过于求,已有零售巨头主动放弃自建船队的想法。近日,全球零售巨头宜家IKEA宣布已经卖掉了去年新购买的集装箱,并表示将彻底放弃集装箱(自营)战略,以专注于其他缓解供应链紧张的解决方案。其他货主也有可能不再自营船队,毕竟经营船队需要一个庞大且专业的团队,人力和资金成本都很大。随着自营船队的退出,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运价下跌的速度。
随着中美贸易额边际增速不断放缓,甚至8月出现环比下降,美印之间贸易量却在持续上升,印度对中国的外贸订单分化效应不断显现。2021年美印双边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大幅增长23.5%,2022上半年同比进一步增长8.3%。从具体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美印双边货运量录得116万TEU,其中美国从印度进口货量占比达到2/3,同比增长12.4%;印度从美国进口货量同比增长1.1%。而从贸易额来看,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美印贸易总额达到1194.2亿美元,同比增长48.3%,美国超越中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国。“中降印增”与美国的“中国+1”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以及确保供应链安全,推动商品原产地的多元化。关税冲突、疫情封控以及高企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正在不断削弱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同时,由于自动化和工人培训,工业生产力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印度的制造成本,尤其是“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制造成本。服装行业最为明显,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2年1月中国对美国的服装出口额下降了24.2%,相比之下,美国从印度的进口额猛增了53.4%。2M联盟的地中海航运和马士基航线在运营美印贸易航线处于领先地位,地中海承运了从印度发往美国的34.1%的货运量,高于2020年同期的20.8%;马士基在该条航线的份额从9.5%跃升至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