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财政政策探析:提升效能,更可持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而去年的表述为“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表面上看,“加力”二字表明今年财政力度将明显增加,但考虑到去年财政实际执行力度空前,结合年初财政预算安排推演,今年财政政策重在“提效”,总体力度相较去年边际收敛,旨在保障财政更可持续。
从预算安排看,财政总体力度相较上年边际收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赤字率小幅上调,但实际赤字率明显下降。用今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减去收入,发现今年的狭义实际赤字率约为4.2%,较去年下降0.9pct;中等口径下,今年的实际赤字率约为7.2%,也较去年下降0.9pct。二是在收入端,今年的税费支持政策思路发生了转变。三是在支出端,规模提升,但增速下降。
为何目标赤字率上调,但实际赤字率反而出现下降?这一方面是出于财政可持续性考量,另一方面则是为未来的政策调整留出空间。除增加赤字外,参考过往经验,财政资金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跨期”和“跨账本”资金调度,二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及专营机构上缴利润,三是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增发专项债。
2023年财政积极作为,一方面是要积极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等协同发力。一是国有存量资产体量大,可盘活挖潜空间充足;二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加强发力;三是通过融资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为经济提供支持。
在总量空间总体收敛的情况下,提升效能成为今年财政政策的重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高减税降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预计今年宏观税负将保持稳定或小幅上行,公共财政收入结构也会有所改善。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是推动资金下沉、提高使用效率。四是通过公共开支引导撬动民间投资。
今年财政在保障增强可持续性上也做了特别安排。首先是目标赤字率与新增专项债限额设置总体审慎。3.0%的目标赤字率上调幅度较为克制,既保证了支出强度的适度增加和政策的连续性,又没有过度刺激。二是在央地债务结构上,中央政府主动加杠杆,并提升转移支付规模和效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在节奏上,今年财政仍呈现前置发力的特征。前瞻地看,随着经济企稳向好,叠加留抵退税基数较低,财政收入端预计将恢复性增长;支出端则有望维持较高增速,但债务付息支出高增或限制其对经济的扩张效果;土地出让收入难以快速大幅回暖,或呈现温和修复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