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点评:降息后增量政策落地可期
事件:2023年8月17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文简称《报告》)。
经济:国内经济趋好转,但内需不足;海外经济修复中,关注通胀回落速度
国内外宏观形势方面,《报告》指出海外经济延续恢复,但仍需关注通胀回落速度、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等问题;国内经济趋好转,但存在内需不足、产业外移、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等问题。最后,强调经济恢复的曲折性,“要有耐心、有信心”,继续促改革、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
货币&信贷政策:稳增长重要性提升,总量与结构同时发力
货币政策方面,稳增长的重要性提升,总量政策或发挥更大效用,降低经济主体融资成本;支持小微和科技创新领域的结构性政策有望延续或创新。我们认为后续降准降息可期,增量和存量房贷利率有望下调。《报告》新增“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删去“总量适度”。体现稳增长重要性提升,降准降息等总量货币政策可适时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贷款利率趋于下行。(1)结构性政策表述新增“对结构性矛盾突出领域,可延续实施期限,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工具”,在专栏3中,央行明确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此,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有可能延期或创新。(2)信贷方面延续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新增“着力提升货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预计后续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将逐步回升。
汇率:央行汇率管理政策工具箱丰富,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汇率方面新增“必要时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或指向央行对于汇率预期的管理和引导将有所加强。专栏4《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指出5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主要受美元走高、国内外汇供求缺口扩大影响。央行强调,人民币不会单边贬值,且货币当局经验和政策工具储备充足。我们曾在《从价格形成机制看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及后续走势》中表示,央行汇率管理政策工具箱丰富多样,例如“喊话”、逆周期因子、外汇存款准备金、外汇风险准备金、离岸央行票据、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等,可以对汇率进行有效管理和引导。我们判断,一方面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美元指数或难有支撑,另一方面央行可能使用一系列政策工具减轻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压力,人民币汇率后续难有持续贬值的动力。
房地产:供需两端均有积极变化,预计二线、一线地产将陆续放松
本次报告中对地产的表述总体较为积极,首先,2022年以来首次未提“房住不炒”;其次,强调落实好“金融16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支持力度。延续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至2024年5月底,稳步推进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在试点城市落地。最后,再提“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综合来看,供给端房企融资工具延期、金融16条延续落实,并着重强调金融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房的支持。需求端,我们判断二线城市或应放尽放,认房认贷、降房贷利率、限购限售等有望陆续放开;一线城市地产政策也可能边际松动,但核心区偏谨慎。
金融风险:重点关注金融方式化解地方债
《报告》指出,“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结合政治局会议的“一揽子化债方案”,我们认为金融手段化债可能是“一揽子化债方案”的一部分。梳理历史化债经验,债务置换、金融机构贷款展期等方案较为典型,我们推测新一轮化债或部分延续过去经验,也要关注是否会研究出台其他新模式。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