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从政治局会议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每年12月政治局通常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风向标”,今年的风向往哪吹?最鲜明的一句话概括,“既要做得好,也好讲得好”——首次在政治局会议中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如何做得好?财政+货币+科技创新(产业)。在总量政策的论述上,政治局会议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尽管节奏上有所变化,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将为2024年政策的“主旋律”。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安全与发展”的核心,而外贸方面则转为以巩固为主。
如何讲得好?经济宣传+舆论引导。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要求“要坚定发展信心,协助做好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工作”。这可能是后续新闻舆论的重要方向。
12月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为定调次年经济工作的“预告”,不过召开时间略靠前的政治局会议往往是接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奏”——参考往年,通常是政治局先定下基调、给出总体方向和政策框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紧随其后”、做出更为具体的部署。
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进一步传达积极信号。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会透露具体政策目标(如GDP增速、财政赤字率等),但我们认为它的政策定调将会是积极的。2024年4.5%-5%的增速目标是大概率事件,一是这一增速目标可以引导预期、提振信心;二是从历史来看,除了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导致政府取消了经济增速目标,其余历年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对经济增速目标的下调都没有超过0.5个百分点。不过根据我们测算,在中性情境下,2024年距离5%的增速目标可能还有约9000亿元的缺口,届时需要更大力度的稳增长政策,重点支持绿色基建、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领域,而这些重要领域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提及。
财政政策:从“加力提效”到“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此次政治局会议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描述,从以往的“加力提效”、拓展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仅增四字,但意义非凡。“适度加力”意味着接下来财政政策的扩张可能偏谨慎,不过往后财政端还是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因此2024年财政路径很有可能是年初维持3%的赤字率目标,但若经济下行压力还是较大,年中会通过上调赤字或“准财政”发力。“提质增效”意味着财政支出端会更多地往“稳经济”的领域倾斜,比如基建。2023年财政端的“羁绊”较多,支出端往基建方向的发力迟迟未现,此次政治局会议把“提效”变更为“提质增效”,表明了上层对于提升财政支出效率的决心。
货币政策:出于内外均衡的考虑,后续央行宽松可能逐步趋稳。三季度以来外部汇率显著承压下,货币宽松力度在高企的实际利率面前仍显不足。展望2024年,外部压力预计回落程度有限,加之央行对资金效率与金融风险的关注,“灵活适度”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回升与结构转型的货币基调,更加注重长期与短期目标、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这并非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的边际收敛。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的定调,我们认为央行后续的宽松思路可能有变:一是价格方面总量与结构并行,运用结构性及类财政工具,将更多低成本金融资源转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二是数量方面盘活存量,减轻空转,重新把握信贷投放于经济增长的关系,注重资金直达实体,工具进退可控。
地产: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12月政治局会议历来对地产着墨较少,不过今年金融工作会议首提房地产已表明了中央对稳地产的重视。地产供给强调“新陈代谢”,短期内房企面临的流动性问题,与长期构建保障房+商品房的地产新模式转型需同步推进,也是本次政治局会议中“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题中之义。
产业政策:“科技”含量还是会很高。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了“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而“发展”和“安全”之间的“连接符”就是科技,因此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这些领域也是今年以来科技创新的“重头戏”。此次政治局会议中对“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定调,也意味着2024年相关科技产业领域仍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风险提示:政策定力超预期;出口超预期萎缩;政策对内需拉动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