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进出口数据点评:进口的回升趋势
10 月,按美元计价,我国出口当月同比-6.4%(前值-6.2%,下同),进口当月同比+3.0%(-6.2%)。
进口回升趋势已经形成
进口金额的当月同比,是 2023 年 3 月以来的首次回正,内需的改善情况是更好的。实际上,进口从 2023 年 7 月就已经出现了改善的趋势,在 7 月的进口底部之后,同比就出现了持续的回升。
从长周期来看,历次进口金额同比的低点,也对应着经济的低点; 历次进口金额同比转正的节点,也都是经济从底部开始的恢复期。 比如进口在 2015 年底见底,2016 年三季度;在 2020 年初见底,在 2020 年中转正。事实上,上述历次的关键节点对应的正是经济的复苏。如果结合 PMI 和 PPI 指标的大趋势上的改善来看,可以进一步印证,经济正处在从周期底部回升的态势, 而内需正是支撑经济复苏的主力。
出口波动的原因
出口的情况在连续三个月出现改善后, 10 月超预期回落,其实,从 10 月 PMI新出口订单指标的回落,也能够提前感知到出口改善出现了波动。
那么,就要从几个方面来观测影响出口的原因:
(1)首先, 外需的景气程度, 10 月全球经济景气程度是有所回落的, 全球制造业 PMI、美国制造业 PMI、欧元区制造业 PMI 较 9 月份是有一定程度的回落的。其中,美国的回落程度较大, 并且,美国 10 月劳动力市场也在超预期放缓。
(2) 另外,除了外部经济的景气程度,还需要观测 10 月我国生产等情况。 因为10 月是国庆假期,企业开工会受到影响,出口金额向来会在 10 月期间出现回落。而本次的国庆假期和中秋假期相连,形成了疫情放开之后的最长假期,这就导致10 月的实际开工天数事实上会更少, 从而进一步影响出口。
这一点从 10 月的 PMI 就能够直接体现,其他相关的的指标也可以验证,比如CCFI 指数、宁波港吞吐量、上海港吞吐量都有所回落,但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同比涨幅只小幅收窄。
后续国内的假期扰动会减弱, 需要关注外需的情况, 比如半导体销售额同比、OECD 领先指标,两者代表了美国等地区的制造业情况。 如果外需的制造业能够保持恢复的态势, 或许可以支撑出口。
转口贸易导致统计口径差异
另外,海关在三季度发布会上曾提到双边贸易的统计数据差异问题,举个例子,也就是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金额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金额是不完全一致的。
在理论上,这个数值是应该相同的。 但是, 由于离岸价和到岸价的差异、统计汇率的差异、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转口贸易中对最终产地的认定不同, 就会导致双方的统计口径差异。
离岸价低于到岸价是 2020 年以前中国对美出口金额小于美国对中国进口金额的主要原因。
2020 年疫情之后, 由于从中国香港等地区的转口贸易增多, 逐渐中国对美出口金额开始高于美国对中国的进口金额。
债市需要关注资金面影响十年国债和国债期货在 8 月底开始,伴随着经济、价格的回升,已经出现了一波走弱,随着后续国债的发行,需要关注宽财政对资金利率的影响。
另外,如果在中央财政支撑下, 基建逆周期调节能够带动经济持续复苏加快,那么就是另一个对债市谨慎的理由,在此之前建议保持中性久期。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 海外经济变化超预期;价格水平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