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系列(四):十年回顾:4月政治局会议的三种范式
政治局会议召开频次较高,其中三次会议最值得关注,分别在每年4月、7月和12月召开,均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本文系统性梳理2013-2022年十年间4月政治局会议内容,尝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4月政治局会议是否会调整政策定调;历年政治局会议政策重心落在哪里;4月政治局会议之后细节政策如何布局。
根据政策,可将4月政治局会议分为三种范式。
年度政策定调最关键的两个会议分别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上年底召开,两会通常在3月初召开。4月末政治局会议召开之时,政策层面根据一季度经济表现,重估全年经济形势,并制定相应政策。
当年4月政治局会议能否发生政策定调转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框定全年经济发展的政策主基调,但若年初经济运行超过了之前预期,4月政治局会议可以发生政策定调转向,2018年和2019年便是最好例证。
回溯2013-2022年十年政治局会议,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不外乎三类。
(1)2014、2015、2018、2020、2022年,年初经济超预期走弱(或后续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政治局会议决定出台增量稳增长政策。
(2)2017、2019、2021年,年初经济韧性超预期,政治局会议决定加码调结构政策(或稳增长政策力度收敛)。
(3)2013、2016年,年初经济运行符合预期,政治局会议定调延续既定政策主线。
范式一,稳增长政策加码年份,政策重心更多偏向扩基建、放地产、松金融。2014、2015、2018、2020和2022这五年,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都明显向稳增长倾斜。无一例外,这五年都有明显的货币宽松、财政加码以及地产放松。只不过不同年份扩张方式存异,扩张效果不同,扩张重心各有偏倚。
2014年开年出口超预期下行,稳增长加码体现在宽货币、稳地产,4月以后进行两轮降准,棚改在PSL加持下加快推进。2015年年初出口走弱,稳增长政策反映在宽货币、扩基建,4月以后展开三轮降息,一轮定向降准,同时通过推广PPP、启动专项建设债扩基建,推动棚改货币化安置拉动地产销售。2018年年初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稳增长反映在宽货币、提振制造业,4月后进行两轮降准,批复建设多个国家级制造业示范区。2020年受疫情冲击,政府杠杆大幅提高,新增债务规模达3.6万亿(包含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同时迎来两轮降准降息,稳增长重心放在新基建,同时放松地产调控,放松金融风险监管。2022年华东疫情冲击,增量政策工具加速落地,政策性金融工具重启,新设结构性货币工具,而稳增长重心则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范式二,调结构政策加码年份,政策重心往往在缩财政、控房价、防风险。
2017年、2021年本身就为调结构大年,开年经济超预期向好,调结构政策节奏加快。2017年调结构加码主要落在三个方面,防控金融风险、管控地方隐债、去产能节奏加快。2021年调结构重心落在三个方面,控房价、化隐债、反垄断。2019年本身为稳增长年份,但因年初经济表现好于预期,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稳增长政策边际收敛,财政力度小幅收缩,地产调控政策边际趋紧。
范式三,政策主线延续,政策重心更多落在执行层面,或拟定长期计划。
2013年本身为稳增长调结构并重年份,经济平稳开局,政策基调延续。对于稳增长,接连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环保、去产能的长期政策。同时为了实现调结构,防止经济粗放增长,全年货币政策保持克制,隔夜利率上行至高位后货币政策仍然未有宽松。2016年本身为调结构年份,后续则继续深化落实供给侧改革,强调差别化地产政策调控、行政去产能。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超预期,通稿未覆盖领域政策力度超预期,政策整理存在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