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宏观】反转之年: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2023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开局亮眼,春节消费回暖、股市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市场情绪改善。展望全年,大类资产将如何表现?哪些将优先配置,哪些可能机会不大?
一、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投资中国,多配股票
1、总体上看,2023年国内大类资产收益大概率要高于2022年,经济逐步恢复、风险偏好上升、政策宽松、外部压制估值的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将逐步解除并转为有利因素。
2、从资产配置角度,2023年宜配置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海外资产风险上升;同时配置较高比例的权益资产,权益板块中要积极关注消费修复和房地产困境反转的相关投资机会等。从1月大类资产表现来看,A股>黄金>大宗商品>国债>美元。
二、股债商汇与房地产市场展望
1、股票:A股或迎来结构性牛市,年中或有回调,全年将呈现“N”型走势,消费板块整体占优。消费、地产复苏,对经济支撑作用开始显现,将带动企业盈利修复。同时当前A股估值仍低,且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外部压制估值的负面因素减小;叠加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外资加速流入共同助推行情上行。但反复感染的负面冲击、疤痕效应制约消费恢复节奏、地产销售难回疫情前水平等均可能造成经济恢复不及预期,需警惕年中回调的可能。
风格上或呈现“先价值后成长”特征,宜关注三条主线。一是需求复苏、困境反转相关行业,例如线下消费服务,酒店餐饮、影视院线、航空机场等。二是供给整合出清的行业,例如房地产。三是长期景气、与自主安全相关的行业,例如数字经济、芯片半导体等。
2、债券:利率温和反弹,短久期信用债存在机会。利率债方面,国内宏观基本面改善,叠加风险情绪改善,以国债为代表的利率中枢或将抬升;但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偏宽松。两相作用下,预计2023年利率将会温和反弹,但整体处在“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债市波动明显加大。信用债(城投)方面,土地出让收入弱改善不能根本缓解地方财力紧张问题,城投基本面支撑较弱。同时,城投区域分化较大,且隐债清零工作使得城投环境较紧。但城投多为技术违约或展期,鲜有实质违约情况,总体风险可控。优先布局强资质区域、高等级、短久期品类。
3、商品: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缺乏系统性机会。一是工业品方面,海内外经济周期错位,需求支撑在国内,预计以国内需求为主的黑色系商品(螺纹钢),相比国际定价的有色(铜)、原油等会表现更佳。二是贵金属(黄金)方面,随着美联储进入此轮加息周期的尾声,黄金的配置价值凸显,建议逢低买入。三是农产品方面,作为弱经济周期品种,更多需关注天气因素和地缘政治引发的供给侧扰动。
4、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步升值。一是美国通胀回落叠加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美联储将放缓加息步伐,美元指数走弱;二是中国防疫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稳增长政策发力、经济将持续恢复,人民币资产将有较好表现,吸引外资流入。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升至6.5。
5、房地产:一二线城市好于三四线,量力而行、现房优先。受益于第一波疫情高峰过去、房地产支持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回暖等有利条件,2023年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迎来恢复。根据前几轮周期的经验,房地产周期触底回升时,通常是一二线城市领涨,并通过示范效应逐步外溢至三四线城市。对于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来说,当前房价处于相对低位,且房贷利率较低,是比较不错的上车机会。但应注意楼盘的交付风险、自身的偿债能力等,建议量力而行,现房优先。
风险提示:疫情的不确定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的不确定性、美国高通胀的粘性、国内信心和预期恢复情况等因素,可能使得当前中国权益类资产占优的逻辑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