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奔涌的背后:1月金融数据印象
报告要点:
M2的增长速度创了7年以来的新高,贷款也出现了连续两个月的加速,银行在货币上的投放蓬勃奔涌。
贷款结构中,企业中长期贷款相对亮眼,按照去年四季度的贷款投向数据,我们猜测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在触底加速,中长期贷款的爆发应该和疫情后企业信心的恢复有关。
但社融表现却不及贷款,主因是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都在放缓,政府融资活动放缓的背后应是更加谨慎的赤字扩张。
货币的水位在不同的区域显示出高下鲜明的差异:
1)银行仍然在资产荒的状态之中,虽然银行总体的信用投放相对温和,但存款却剧烈增加,显示出银行把大量的资金投向二级市场,其根由归终到底应还是需求问题;
2)实体层面直接融资的活跃度反而是下降的,这应该更多和政府融资的减速有关。
这种结构显示出,虽然不少重要的金融数据在超预期,但实体经济并不一定从中受益良多,毕竟社融是更宽口径的数据,社融的继续放缓说明:在贷款的加速和政府融资的减速之间,后者的力量更大。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在资金利率回到2021年那个中枢之后,货币政策究竟会因实体周期的压力而继续发力,还是会因存放在银行过多的流动性而有所收敛,我们偏向于认为:货币是否会继续宽松并不清楚,但应不会进一步收紧,毕竟我们现在看到的经济复苏,不是周期层面驱动的。
这意味着,M2也许会逐步变平,但不会快速收敛,虽然实体经济的压力不一定能因此而逐步消除,但奔涌的流动性可能会推动新的一轮资产荒。
“货币上-经济下”的格局本就是一个孕育资产荒的标准环境,但因这一次投放下来的货币的活性有限(M1-M2剪刀差偏低),导致资产荒还没有被我们更早地感同身受,然而,M1已经再次回到前高,若M1后续继续上升,这轮资产荒可能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在这种格局下,债券资产应该还是最为确定的受益资产,利率债至少不会短时进入熊市格局;对权益资产来说,流动性的扩张的助力应该不大;而商品市场虽然可能会受益于这个货币环境,但海外货币的收缩应该能完全抵消掉这个货币环境所带来的利好。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疫情反复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