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期宏观形势展望:长夜欲晓
大疫三年,俯仰之间已成过去,然而,世事变迁、逻辑演绎怎会是简单的周期往复。站在当下,内外周期错位、预期浮动,市场犹如长夜待晓之时,曙光若现。
混沌时代?外围环境的稳定性依然偏差;中国市场机遇与风险同在
大疫三年,对微观生态的重塑,导致全球格局更不稳定、更容易陷入滞胀。年初以来,伴随疫苗加快普及等,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但疫情期间对微观生态重塑的影响在“长期化”。诸如,“疫后创伤”对就业意愿的压制,加剧薪资通胀的螺旋式上升;传统行业被动经历的“供给侧改革”,导致了进一步的产能去化。凡此种种,导致全球格局相比疫情前更不稳定、更容易陷入滞胀。
短期的麻烦事,通胀已成主要经济体影响社会稳定最核心的宏观变量;“赶作业”式的政策正常化,又导致中长期“硬着陆”的风险上升。全球大通胀,已经在严重“蚕食”居民实际购买力及消费信心。以美国为例,持续的高通胀下消费信心指数已跌至近10年绝对低点。“慢了一拍”的美联储,为维护政策公信力仍会持续维持高强度的收紧节奏,进而又导致中长期经济“硬着陆”风险的上升。
大疫三年:国内二次“探底”已然完成,经济的不确定性下降
年初以来,两大经济引擎明显减速,让市场对经济内生动能心存忧虑;微观结构的破坏、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担忧,让大家信心普遍不足。过去一段时期,不少企业持续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上游成本上升又对其利润形成挤占;奥密克戎出现后,由于过高的传染性,人员和物资流通速度进一步压低,加之教育等部分行业的快速降温、居民失业率的不断攀升等,导致微观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担忧升温。
5月以来,稳增长“加力”开始,继续加“水”加“面”,全方位破局;破局关键,还在激励机制重建,打破“负向反馈”、形成“正向循环”。5月中旬以来,以5年LPR超预期下调为代表,稳增长措施密集落地,新一轮“加力”已开始;加“水”同时,扩投资、促消费等加“面”措施也在发力。托底政策之外,破局关键还在激励机制的重建,如此方可真正化解风险、亦可释放改革红利。
长夜破晓:“资产荒”下的资产,战略看多、战术灵活
眼下宏观环境,可类比2018年三季度;A股已处熊市尾端,债市长牛仍在、短期或面临调整压力释放;汇率小贬不必过虑,能源等部分商品易涨难跌。地缘冲突、疫情反复、经济担忧等的接连冲击下,对冲政策已加快推进落地。国内权益资产性价比凸显,待内外部不确定性进一步明朗化,后市可期。债市长牛逻辑延续,短期需关注经济见底恢复、通胀预期升温、美债长端利率高企等阶段干扰。
宏观逻辑再思考,寻找“结构性”亮点:(1)稳增长“加力”方向,基建类项目以水利、交通、城市更新、产业园区等为主,产业类项目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为代表,促消费侧重耐用品、场景修复等;(2)能源通胀第二波,供给受限、需求改善带动相应链条景气改善,年中是重要观察期;(3)出口结构“亮点”,与东南亚形成互补的,及内外价差较大、出口竞争优势突出的部分行业。
风险提示:俄乌战争影响、持续时长超预期;疫情反复,稳增长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