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如何看待1月份“降息”预期:2023年一季度或难有社融“开门红”
投资要点:
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或难有开门红。假设2022年新增社融占GDP的比例将保持在28.50%、2023年GDP同比增长5.0%,2023年新增社融规模或为33.7万亿,对应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为9.80%,和2022年底9.60%的水平相比继续属于窄幅波动的局面。
从季度新增规模来看,根据社融增长的季节性规律,预计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1.0万亿,和2021年相比同比少增近9千亿规模,对应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或进一步降至9.07%,社融增长或难言“开门红”。
2023年驱动信用扩张的因素或出现从政策主导的“泛财政”因素向经济内生动能增长的切换,核心点或是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融资。从制造业来看,继续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等三方面发力,并且信贷投放节奏要“适度靠前发力”;从房地产来看,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等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房地产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改善就有赖于房地产销售端的改善,这直接指向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是否能够恢复增长态势。
3.2023年一季度是否“降息”:必要性V.S.充分性。从利率互换市场隐含降息预期看,市场尚未形成“降息”的一致性预期。我们认为在2022年全年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之后,至少在2023年1月份调降MLF利率和LPR报价的必要性在下降:
在摆脱疫情扰动后,经济复苏趋势确定性愈高的基本面环境下,贷款或延续总量稳健增长态势,宽松政策加码的诉求不高;
2023年元旦之后,2022年5年期以上LPR报价累积下调的幅度陆续转化为存量贷款重定价,2023年一季度实际上还受惠于2022年宽松政策的降成本效应,实际贷款利率调降的必要性或还需要观测宽松政策的余波效应。
风险提示:(1)2023年CPI同比增速的上行风险还未消散,尤其是人民银行最担忧的通胀预期扩散、导致PPI的累积涨价压力向中下游传导,带动通货膨胀压力上行;(2)2023年中美货币政策周期背离是否会收敛,2022年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从外部均衡方面约束了“降息”,牵制了货币政策宽松空间,2023年中美货币政策周期背离时段若延长,或继续增加货币政策约束条件;(3)2023年经济周期复苏的进程受到新冠感染还存在反复的影响,如果反复感染继续阻碍人员流动,经济复苏进程存在间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