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气候谈判达成积极成果,关注APEC峰会以及COP28进展
热点速评
事件:11月8日,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JohnKerry)和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结束了长达五天的气候变化会谈,并就诸多相关议题达成共识。11月9日,克里表示与中国进行了五天的全面和建设性讨论,并就许多问题达成了共识,克里预计这些问题将在COP28之前的关键几周内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就气候变化达成多方面共识,两国关系释放积极信号。此次中美气候变化会谈的举办地点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兰乔米拉奇的“阳光之乡”度假胜地。回顾2013年,当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上任不久,便在此地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晤。随后,中美于2014年签署了首份有关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为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亦为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签署提供了政治推动。10月23日至29日,美国加州州长纽森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旨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在这次访问中,10月25日,纽森代表加州政府同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了关于加强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目前,有关中美气候谈判取得积极成果的通报尚未披露具体成果的内容,但我们观察到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1)甲烷减排:2021年,105个国家(包括美国)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签署了《全球甲烷承诺》,承诺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减少30%。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甲烷排放国的中国并未加入该协议。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2年中国甲烷排放量约为386亿立方米,占全球总量的15.6%。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其温室气体效应比二氧化碳高出约80倍,主要来源于煤炭、油气生产、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领域。11月7日,我国生态环境部等11个部门首次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承诺在“十四五”期间有效提升甲烷排放的统计核算和监测监管等,并于“十五五”期间明显提升监测监管等体系。不过,目前的计划中尚未包含减少甲烷排放的具体目标。
2)可再生能源:11月30日至12月12日,202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将在阿联酋迪拜召开,大会将对各国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取得的进展进行首次盘点,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我们认为,本次中美会谈达成的积极共识向COP28释放了积极信号,有望推动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例如缓和美国对中国光伏制造的贸易限制以及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等。
3)经贸往来:11月15日至17日,于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习拜APEC峰会有望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商务贸易合作,中国厂商有望充分受益于中美关系缓和,并且进一步提升全球份额。此外,10月9日,中国民航局表示,中美定期直飞客运航班开始逐步增班,2023/2024冬春航季有望从目前每周48班增至每周70班,双方航空公司各占一半,进一步促进双方恢复经济贸易往来。
4)军事交流:11月9日,中国国防部公布,中美两军举行查找美军战俘与失踪人员遗骸工作视频会议,此次会议是相隔2年多再次对外公布召开此类会谈。据美国媒体报道,自2022年8月因佩洛西访台事件中止军事等交流后,中美有望在习拜APEC峰会后,宣布恢复中美军事对话。
投资建议:本次中美会谈达成的有效共识向COP28释放积极信号,有望推动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同时,中国厂商作为主要供货商有望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充分受益,进一步提升全球份额。建议持续关注即将于11月15日举行的习拜APEC峰会以及11月30日举行的COP28的谈判进展。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全球ESG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