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亚洲防疫放开后,消费股反弹为何有差异?
防疫政策放开有利于公司业绩的修复,对于消费股本应是一大利好,但是从亚洲的情况来看却不尽如此。 本文选取了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发现全球流动性收紧的冲击大于盈利预期的改善, 对于以我国台湾为代表的部分亚洲消费股形成拖累。 这对于 2023 年 A 股消费板块有何启示?我们认为仍需警惕海外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导致的股市调整,消费细分行业方面,防疫放开利好酒店等度假相关行业,而互联网零售或受到冲击。
上述经济体在 2022 年一、二季度放开, 出行在随后的半年普遍修复至超过 80%的水平。 而距离 11 月我国内地防疫政策大幅优化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以北京、成都为代表的已经走出感染高峰期的城市,出行数据刚刚开始修复。
从消费修复的时长来看, 上述亚洲经济体在防疫政策放开后的第二个季度,消费便修复至放开前水平。 而在放开后的第一个季度, 在疫情反弹下, 居民的出行消费往往受到抑制, 我国台湾、我国香港和韩国相对于放开当季,经历了-6%至-3%的跌幅。 鉴于内地在防疫大幅放松时的感染率远低于上述几个区域,对于消费的抑制可能更长, 持续 1-2 个季度。
此外, 从消费倾向来看, 疫情造成的内地居民消费倾向下滑要比日韩严重。 由此看来, 我们维持此前的观点(见报告《2023年消费刺激备了多少弹药?》), 2023 年上半年内地消费仍承压, 尽管二季度在低基数下压力相对减弱,但全年来看,若是要是想要达到5%增速目标,仍需要政策刺激。
防疫政策放开后, 消费股的表现如何? 鉴于细分数据的可得性,我们主要选取了新加坡、日本、 我国香港和我国台湾的消费股进行研究。 从可选消费的细分行业来看, 在防疫政策放开后, 日本出行链消费行业涨势向好, 但其他经济体的消费股却并未经历显著反弹。 一方面受到全球加息潮下流动性加速收紧、海外资金流出增加的外部因素影响,另一方面通胀上行也使得部分经济体内部货币政策收紧,导致股市估值回调。 而日本央行在年内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股市更为友好。
新加坡 4 月放开防疫,放开后的第一个月, 除了消费品经销商行业,消费板块其他行业不涨反跌。 事实上, 消费股在放开后的六个月普遍下跌,这与新加坡零售数据仅在政策放开后小幅下跌的基本面背离。 新加坡防疫放开的时间段恰逢美联储、欧洲央行等海外央行加息步伐提速,全球流动性加速收紧,导致新加坡股市回调。 12 月在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下, 此前领跌的酒店类度假行业强劲反弹。我国台湾和新加坡同样在 4 月放开防疫, 股市受到海外资金流出的大幅冲击,消费板块跟随大盘下跌。 不过, 可选消费的细分行业中, 酒店类度假行业仍具备韧性,在放开后 2 个月录得正收益,并持续跑赢其他细分行业。
同样在 4 月放开防疫政策的日本, 消费股却经历了反弹,且出行链行业涨势向好。 可选消费中,在放开后 1-2 个月,汽车相关行业领涨(汽车制造、机动车零配件和轮胎等)。 日本经济基本面更为强劲, 在上述经济体中,日本零售受到政策放开的冲击最小,并且修复速度最快。 日本央行相对宽松的政策也助力经济复苏。
我国香港在防疫放开后, 互联网零售收到较大冲击。 我们选取了 2021 年 7 月防疫政策放开作为研究起始时点( 我国香港防疫政策曾在今年 2 至 3 月大幅收紧,对数据的扰动较大)。 港股消费板块并未在政策放开后反弹, 与彼时美联储撤出宽松政策,释放结束 taper信号有关。
总结来看, 参考亚洲经济体防疫政策放开的先例,我们认为 2023 年上半年内地消费仍旧承压,或在三季度强劲反弹。 A 股消费板块方面, 酒店等度假相关行业有望迎来阶段性行情,而互联网零售或受到冲击。此外, 尽管美联储明年有望停止加息, 海外流动性收紧态势将缓和, 但是不能忽视通胀再次上行导致美联储政策调整超市场预期,仍需警惕海外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导致的股市调整。
风险提示: 海外货币政策收紧下外需回落,海外经济提前进入显著衰退, 严重拖累我国出口。 毒株出现变异,疫情蔓延形势超预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