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地产销售恢复偏缓,风险化解力度加大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 11月以来,房地产销售表现平淡,前23日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虽环比略增,但与2021、 2022年同期相比降幅仍大,销售恢复偏缓慢。 库存上看, 商品住宅库存压力并不大,截至10月,全国商品住宅广义库存面积小于2022全年销售面积。风险上看,截至2023年H1, A股和港股一些上市房企净负债率超100%,部分民营房企债务压力较大。近期三部门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强调“三支箭”融资支持, 下一步可能会出台细化支持政策,房企流动性压力有望缓解。往后看,首付比例、房贷利率、放松限购、降低交易税费等政策仍有优化调整空间。 本周, 纯碱等开工率有所上升; 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快,考虑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美联储加息预期下降,预期我国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
11月地产销售表现平淡,商品住宅库存压力不大。 11月前23日, 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696万平方米,环比增3.8%,同比2022年-19.3%,同比2021年-38%。 本周成交面积环比上升17.5%,同比降近2成。 从库存来看,近半年,商品住宅累计待售面积稳定在3.1亿平方米左右。由于统计局公布的待售面积仅包含现房,因此我们对期房和现房整体库存进行测算。截至10月, 全国商品住宅含在建广义库存约10.5亿平方米, 低于2022全年销售面积11.5亿平方米,商品住宅库存总体去化压力不大。
房企风险仍待进一步化解。 中指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H1, A股和港股上市的222家房企中,净负债率超100%的有68家,均值324.1%, 较2022H2明显下降,但仍处偏高水平。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超70%的有86家,均值82.6%,较2022H2降0.9个百分点。净负债率前20的绝大部分为民营房企,部分民营房企债务压力较大,房地产风险有待进一步化解。
房企融资支持或再加力。 11月1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强调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 支持房企合理股权融资。 1-10月,房企信用债发行3588亿元,同比-10.5%。预计未来银行对房企的信贷投放或将增加,发债和股权融资也有望扩容,有助于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遏制风险暴露势头,改善市场预期。 房企偿债压力逐步减轻, 2025年明显缓解。2024年房企信用债、海外债到期规模同比分别降19.7%、 17.9%, 2025年二者进一步降约27%, 2025年信用债和海外债到期规模不足2023年的6成。在销售缓慢恢复、融资支持增加、偿债压力下降等多重积极因素支撑下,我们认为房地产风险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一线城市楼市政策继续优化,未来仍有空间。 11月22日,深圳市住建局将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认定范围扩大,同日央行深圳分行发布通知,将二套住房个人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由原来的普通70%、非普80%统一调整为40%。交易税费减少叠加二套房首付比例大降,有助于促进换房需求释放。目前,除深圳外,其他一线城市二套住房普宅首付比例仍高于50%,非普宅在70%及以上。一线城市绝大部分区域、热点二线城市核心区仍执行限购政策。 11月楼市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我们认为房地产政策仍有优化调整空间: 1)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 2)放松限购、放宽购房资格; 3)降低交易税费,减轻购房压力。
美元走弱、中美关系缓和、国内经济稳步恢复、国际收支改善等因素可能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重要因素。 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企稳后快速升值,或是由于同期美加息预期下降、美债收益率下行、 美元指数明显走弱而顺势跟涨。中美元首会晤和APEC会议的召开,显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国际环境改善或提振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 10月银行代客结售汇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均明显收窄,国际收支改善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金融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