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出口大超预期的“幕后推手”
3月出口同比高于市场预期,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背景下,我国出口下行的趋势难以改变,尤其是欧美需求的萎缩、产业链的外迁、以及贸易品价格的通缩,但在这些周期性的利空之外,我们认为出口结构的优化、非美市场的开拓、以及政府在稳外贸上的先手棋,均构成了此轮出口下行中的结构性利好。这也意味着从全年来看,中国出口的下行仍将在主要贸易国中具有“低β”属性。
海外逆风大几乎已经是市场的共识。无论从号称全球经济“金丝雀”的韩国出口持续大幅负增,还是银行危机后美国制造业PMI下滑至金融危机以来的低点(撇开2020年疫情冲击时期)来看,出口面临的环境难言乐观。
但3月中国出口的表现明显好于韩国、越南等主要贸易国,背后的结构性利好更值得关注:
“东边不亮西边亮”,近些年来中国出口结构更加优化和均衡化。这导致韩国出口的表现对于中国出口的指示意义在减弱。对比中韩越三国的出口,不难发现机电都是大头,但是不同的是机电中,韩国和越南对于半导体、手机等行业依赖程度更大,2023年以来韩国出口的负增主要就是受半导体的拖累。而经过多年的经营,新能源在我国出口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根据海关的数据,第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9%,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这是韩国和越南等国不具备的。
另一个小幸运是2023年全球半导体周期和经济周期出现错位。从历史上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和半导体行业往往同步,这会导致出口的全面走弱。2023年的情况有点特殊,在半导体行业触底的背景下,欧美经济虽然“摇摇欲坠”,但就业支持下的需求依然不错,这可能是3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相对不错、拉动出口4.5个百分点的重要原因。
核心朋友圈拓宽了,东盟和俄罗斯成为重要助力。从国别上看,传统的出口大户欧美日的贡献确实偏弱,而东盟继续发挥着出口“定海神针”的作用,例如3月我国对越南的出口增速飙升到40%以上,这背后可能反映的是,作为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东盟对于建厂所需的机械设备的需求较大,这可能也是我国机电出口表现相对稳健的原因。
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机会,具有代表性的是俄罗斯。3月我国对俄出口翻倍,其中以汽车为代表的商品尤其突出。俄乌冲突之后,不少西方汽车品牌逃离俄罗斯,而制裁之下俄罗斯本土汽车产量降低至31年来最低水平,这一空白被中国车企填补,根据Autostat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份额从9%增加到37%,且趋势仍在继续。
一带一路国家正在成为我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这一趋势仍将延续,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将逐步取代欧美日,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步创造重要基础。
未雨绸缪,我们认为政策上的"先手棋"也是3月出口超预期的一大支撑。尤其地方"全力拼经济"下,很多外贸大省将出口抢单作为一季度KPI指标。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后,政策已经进入提前部署期,部分沿海及口岸省份可能已经前置了部分二季度的需求,体现在地方两会目标以及开年即大规模组织企业“出海抢订单”,并陆续出台自贸港建设、放宽外贸规定、开拓海外市场等一系列稳外贸措施,政策托底下,一季度出口压力的化解可能带来后续政策“预支”的隐忧,出口逆周期的可持续性还需观察海外经济萎缩程度以及政策发力的持续性。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收紧下外需回落,海外经济提前进入显著衰退,严重拖累我国出口。毒株出现变异,疫情蔓延形势超预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