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贸易数据点评:不只是基数
出口存在韧性。本月出口同比增速相比上月有所放缓,但依旧超出市场预期。这一方面受到去年同期疫情制约下出口低基数的支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出口目前仍存在一定韧性。出口超预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基数原因。去年同期国内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封控及感染人数上升影响物流及人力供给,对生产供应产生较大冲击。偏低基数对本月出口同比增速形成一定支撑。第二是贸易伙伴的结构性变化。中美经贸摩擦之后,中国与其它贸易伙伴的关系则更加密切,弥补了对美出口的下降,这一结构性变化削弱了“去全球化”对于中国出口的负面冲击。从短期变化来看,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支撑了当前的总出口。4月中国对俄罗斯及非洲出口表现较好。一方面,这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活跃度较高,随互联互通持续推进,新兴市场贸易的增量也将形成我国外贸的新优势。另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虽然下行,但有结构性分化,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状况强于发达国家,所以新兴市场的需求对中国出口有较为明显的支撑。第三,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在继续增强。比如中国汽车的出口持续高增。本月汽车出口的大幅增长有低基数支持,但同时环比上月来看,本月汽车出口增长13.0%,反映出了我国汽车制造的比较优势延续。尤其是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再加之海外替代性需求增长,供需因素叠加推动本月汽车出口实现高增。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本月相关商品出口同比增速相比3月份普遍放缓,但仍能保持正增长,显示出韧性。在东南亚等同样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国家的出口纷纷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相关产品能保持正增长,反映出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仍然较强。
需求偏弱制约进口。4月进口同比降幅扩大,表现明显弱于市场一致预计,背后既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背景下价格支撑的减弱,也有国内商品需求不足对进口形成的制约。4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及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侧面印证价格因素对进口总额的支撑作用减弱。数量方面,本月高炉、轮胎及沥青装置开工率等高频数据反映出国内生产活跃度边际下行,这在本月PMI生产指数的环比收敛中也可得到验证,国内生产活动的放缓减少了对相关工业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这对进口同比形成拖累。具体商品而言,原油、集成电路及高新技术产品对本月进口同比增速拖累相对明显。重点进口工业原材料量价关系来看,铁矿砂、铜矿砂、煤及褐煤量增价跌,原油量价齐跌,天然气量价齐升。汽车进口同比降幅扩大,本月国内汽车供给强于需求的格局延续。
外贸下行趋势较为温和。4月进出口数据表现分化,前者依旧超出预期,后者则明显低于市场预计。不过与3月出乎意料的外贸表现相比,疫情期间积压订单释放对出口同比增速的驱动有所削弱。向后看,长期而言,我们维持外需趋势性下滑的判断。一则尽管美国银行风波渐平,但其表现出的银行系统脆弱性问题及其可能引发的信贷收缩风险不可忽视,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将加大。二则欧洲国家通胀压力高企,其经济增速也已连续回落,欧美经济衰退风险下外需较难摆脱疲软状态并对我国出口形成明显提振。但考虑到中国对新兴贸易伙伴的开拓,以及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逐步提升,出口下行的趋势将较为温和。进口而言,未来其同比表现有赖于国内需求恢复情况,在前期报复性释放过后,国内产需正向常态化回归,动能相对不足且分化明显,后续财政及货币政策有望形成合力刺激内需,我们认为进口整体趋势或将上行。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过快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