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3期):欧美货币银行体系困局对我国的启示
本周美欧银行业困局继续发酵,双向信号参差出现,我国多地放松公积金购房贷款额度,促消费与基建投资REITs有新的结合趋势。海外货币信用体系当前遭遇的困境凸显出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需求模式的局限性,我国央行仍有较大的正常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如何平衡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和制造业高级化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本周思考的主要方向。
海外货币银行困局:短期压力缓和,长期困境凸显。美英央行相继温和加息25BP,美联储短期流动性工具出台后储户恐慌度有所缓和,美联储本周扩表速度较前周明显放慢,美联储短期应对似乎开始见效。但耶伦偏鹰发言一度触发美股暴跌、瑞士信贷AT1债券减计争议发酵、德意志银行股票再遭抛售,仍显示海外市场对当前美欧货币银行体系传导效率下降、流动性过剩导致银行资产利率敏感度提升、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积聚等问题长期信心不足。
货币银行体系不可承受之重:长期风险的三个方面。总体上,当前美欧银行业爆发的风险尽管短期来看似乎有所缓和,但浮出水面的海外货币银行体系长期困境可能将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对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形成扰动。总结起来这种长期的风险表现在三个方面:1、当出现经济金融冲击时,海外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已经形成过于依赖货币宽松的惯例,导致海外金融体系长期流动性过剩,信用传导效率持续下降。2、金融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倒逼商业银行增持与房地产、债券市场相关资产,资产端利率敏感度大幅提升。3、如果经济体内部贫富分化程度加剧,货币银行体系进一步向房地产、债券领域集中的资产风险轮廓,就可能意味着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对货币政策立场的反向需求日渐不可调和。
对我国启示:强化货币监管协调,延长信用传导路径优化。本轮美欧银行业震荡所暴露的货币银行体系困境对我国有两大重要启示:货币监管不是央行一家可以完成的闭环,需要更加强调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调;信用传导路径的调控需要延长至实体经济供需两侧的信用结构优化。近期我国多地政府推出属地形式的、对多孩家庭更为友好的公积金贷款放松措施,以及近日证监会、发改委发布的对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拓宽至消费基础设施领域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正是对延长货币信用体系监管链条、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功能、优化总需求结构提升可持续增长的需求端动能的重要尝试。
本期开始推出“华金宏观-全球宏观资产价格综合面板(GMAPP)”。美国标普500金融业指数在此前两周大跌后阶段性企稳;国内TMT延续今年以来涨势,交运、石化、建筑跌幅较深。债市:美国10Y国债收益率再度下行;中国国债收益率表现平稳。汇率:美元指数回落0.6至103.1,欧元、英镑、日元较美元升值,瑞郎进一步贬值;CNY小幅被动升值,CNH升幅更大。大宗:黄金价格当周上涨3.4%,逼近2000美元大关,油价小幅反弹,但仍处于近5个季度低位。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幅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