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网 > 研报大全 > 宏观研究报告正文
宏观研究报告正文

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迎来财政年

www.eastmoney.com 申港证券 曹旭特 查看PDF原文

K图

  投资摘要:

  我们判断今年权益类资产中受财政政策影响较大的板块有望迎来行情,固收类资产则震荡运行。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我们认为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将成为经济增长稳定器,预期全年基建投资增速11.8%,设备工器具投资增速5.9%的基础,基数效应带动消费增速达到6%。从其他项目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降幅预计将收窄至-1.4%;出口增速受美国经济衰退程度影响,不确定性较大。

  以上结论通过将我国经济与印度、日本对比后得出,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

  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与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后十分相似,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受到冲击,流动性无法传导。

  尽管居民收入和经济体量全面领先印度,但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又与印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导致消费倾向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仍在,叠加修复资产负债表侵蚀掉的需求和信心,我们认为投资仍将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从政策来看,未来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有限,财政政策将是决定经济强弱的关键,因此财政支出的力度和方向也将是2023年的投资主线。

  从数据上来看,为托底经济带动基建投资,我们预测2023年公共财政赤字率约为3.5%,新增专项债额度4.5万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根据全年节奏投放,规模或实现翻倍。

  一、消费引领的印度: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倾向

  疫情政策调整后的消费复苏是年初的投资主线之一。对比印度后,我们发现尽管我国在经济体量、居民收入和基础设施方面全面领先,但经济结构的特点将导致居民消费长期趋弱。因此,尽管回暖显著,但在资产负债表受到冲击后未来消费增长动力仍显不足。

  1、印度经济疫情后表现亮眼

  经济快速恢复,疫情影响弱化。2022年1-9月印度不变价GDP同比增长7.7%,增速较1-6月收窄0.7个百分点;3季度不变价GDP同比增长6.3%,增速较2季度收窄7.2个百分点。

  2、我国消费长期不足

  与印度相比,我国消费在GDP中占比较低,对GDP增速的贡献也相对较低。分部门来看,我国政府部门消费在最终消费支出中占比达29%,而印度为16%。私人部门消费对GDP的影响更加有限,2012年以来我国私人消费GDP占比稳定在35%左右,而印度则为60%。而私人消费对GDP增速的贡献,我国也显著低于印度。在发展成果的分享中参与度低导致我国居民消费少储蓄多。

  “大国企”进一步挤占了居民对资产的所有权。我国国企规模远超世界主要国家,由于居民在做消费储蓄决策时,国企资产并不出现在居民的预算约束中,因此资产增值并不能改善居民的预算约束。

  印度企业集中度较低,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居民广泛持有资产的目的。根据亚洲开发银行2010年相关报告数据,印度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84%,而我国为25%。小微企业占比较高有损整个经济的规模效益,但资产所有权也得到了分散,对消费水平起到了提振作用。

  社会福利和转移支付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印度2019年和2020年社会福利和补贴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分别为44.1%、44.5%,而我国分别为34.2%和32.8%,均低于印度,同时也低于同年世界平均水平。

  二、泡沫破裂后的日本:财政政策未来将是经济着力点

  我国与日本90年代的情况类似,疫情扰动、地产链受到的冲击叠加年末的理财赎回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除此之外出口增速的下降加剧了我国经济复苏的压力,同时对复苏节奏的判断上我们也应该吸取日本经验,保持谨慎的预期。

  根据日本的经验,在实体经济需求和预期均较弱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充当好“最后借款人”的角色,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适当扩大赤字率,引导实体经济重回增长路径。从政策上来说,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今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显著,而基建和制造业设备投资将是着力点。

  1、财政政策发力点:基建投资

  基建投资对冲压力。在明确了财政发力的必要性后,基建投资这一稳增长抓手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下行周期的压力,成为2023年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从历史上来看,这一规律也多次出现:每当外需和内需进入下行周期时,基建投资都保持稳定增长,从而带动经济企稳回暖。

  杠杆或从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迁移。我们判断今年公共财政赤字率较去年小幅上行,新增专项债额度提升,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公共财政或保持在3.5%,结合新增专项债额度4.5万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适时发力,则11%及以上的基建增速完成压力不大。

  2、财政政策发力点:朱格拉周期

  设备更新需求预示新一轮周期起点。2020年末,设备工器具投资增速达到1990年以来的历史低位。从历史规律来看,2021年距上一轮周期起点已过去12年,超出了企业通常10年的设备折旧年限。

  库存仍在去化途中,未来新库存周期有望同步启动。2022年4月产成品库存增速达到峰值后开始回落,伴随营业收入降速,企业进入了主动去库存阶段。未来随着新一轮朱格拉周期上半程的演进,企业或同步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双周期的叠加有望进一步扩张投资需求,提升投资增速。设备更新需求有望带动投资增速提升。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工器具投资总额约10.9万亿,同比增长3.5%。按照设备工器具10年的折旧年限来测算,为抵消折旧,2023年设备工器具投资规模则至少应为11.5万亿元,对应增速5.9%,可拉动GDP增速0.5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居民预期修复进程缓慢、海外经济衰退程度超预期。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