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12月政治局会议的十大重磅信号
投资要点
主基调: 延续稳中求进, 经济目标预计 5%或以上
二十大开局之年,落实“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会议精神,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同时延续“稳中求进” 的工作总基调,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稳增长重回工作重心, 经济目标从“合理区间”变为“整体向好”,更加积极进取,预计定在 5%或以上。
防疫政策: 逐步优化, 尽量降低对经济冲击
关于疫情防控的篇幅明显缩短,从防疫二十条到新十条,防疫优化大方向十分明确,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而且重心会朝经济发展的方向倾斜, 降低对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影响, 助力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 精准有力,结构性工具更有看点
货币政策从去年的“灵活适度” 变为今年的“精准有力” ,大方向还是相对宽松, 总量降准降息还有空间, 但会更加注重结构, 预计支农支小等长期性工具和科技创新、交通物流和设备更新改造等阶段性工具投入力度会加大,对于地产、基建和制造业信贷支持也不会少。
财政政策: 加力提效,赤字规模和专项债会加码
财政政策从去年的“提升效能” 变为今年的“加力提效” ,和 2019 年的提法一样, 接近 2020 年的“更加积极有为”,积极财政值得期待,力度会更大,特别是赤字规模和专项债会加码,预计赤字率在 3%或以上,通过中央财政加杠杆带动总需求回升和市场信心修复。
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强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无论是新冠疫情短期冲击还是中美贸易长期博弈等都不应成为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因素,利好粮食、能源资源、 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低碳化、智能化)。
科技政策: 强调自立自强, 资金支持和体制改革是关键
二十大确立教育、人才、科技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后, 发展会明显提速,助力核心技术攻坚。 一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近几年的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都超过 10%,远高于 7%的要求;另一方面,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在去年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的基础上。
社会政策: 兜牢民生底线,稳就业是当务之急
疫后修复的前提是稳住预期、修复信心、提振活力,都是要解决民生问题,稳就业稳主体都是政策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还特别提到了“ 群众敢首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扩内需: 消费、基建和制造业是三大抓手
在外需持续回落的背景下,对内需给予较高的关注度,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内需也是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消费和投资都是可选项。结合分项拆分来看,促消费力度会明显提升,特别是消费场景(稳服务业)逐步恢复后,重心转为提升消费意愿(消费券、消费补贴)和提高消费能力(保就业保主体);投资端主要发力点是基建(新老基建) 和制造业(高端制造、技术改造、设设备更新) 。
防风险: 防范化解地产、金融和地方债风险
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当前国内风险主要集中在地产、金融和地产债上,当前地产已形成了信贷、债权、股权三箭齐发的救市格局, 地产、金融潜在风险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下一步重点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城投风险。特别是在让“地方敢闯”的背景下,政府债务风险化解会提上日程。
房地产: 只字未提,需求端政策值得期待
自 2020 年以来首次未在年末政治局会议上提及房地产,按之前的惯例来看,这是好事,通常着墨越少意味着政策想象空间越大,特别是在供给侧政策三箭齐发、应出尽出的背景下,需求端政策(存量房贷利率优惠、新增房贷利率调降、限购限贷政策有条件放开等)同样值得期待,毕竟供需配合才能助力地产企稳回升。当然这一点还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进一步确认
风险提示
(1) 外部突发冲击
(2)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3) 疫情反复爆发
(4)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