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关于企业出海的一切(下)
核心观点:
我国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都存在结构性问题:
(1) 出口表现为总量增长有韧性,结构特征里虽然仍以中低附加值的纺织、电气零件,贱金属为主,但汽车,运输设备等先进制造占比增长明显,正在改善我国的出口结构。贸易伙伴方面仍以美欧为主, 但随着发达国家积极投资东南亚以及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东南亚,我国对东南亚出口比例明显上升。
(2)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不大乐观,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第一是存量远落后发达国家,第二是结构需要调整。在对外投资的地区结构中, 香港是我国对外直投的重中之重,而对发达国家地区,东盟新兴市场,乃至“一带一路”国家占比均极低。在产业结构中,我国没有像德国,日本等国在制造业方面进行投资,而是大笔投入租赁服务和零售批发。此外,我国对海外矿产资源投资亦不足, 在争夺核心资源战略方面缺乏雄心与魄力。
从我国经济现状看, 人口供给的拐点, 过剩的产能使得产业有“走出去”的动力。 但根据赤松要的雁形理论,后起国意欲成为领头雁,形成“进口—“国内生产(国产替代)” —出口”的发展形态,至少在“走出去”时对他国要形成产业梯度差。而“走出去”是和全球各国最优秀的产业进行竞争, 因此我们横向比较中美上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 我国绝大多数行业毛利率落后美国: 差距特别大的行业有, 航空Ⅲ (-64.26%,毛利率差距),互联网软件与服务Ⅲ(-36.08%),电气设备(-13.94%),生物科技Ⅲ (-14.69%),媒体Ⅲ (-15.31%),电脑与外围设备(-17.22%) ,家庭耐用消费品(-17.85%),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设备(-20.74%),制药(-21.57%),通信设备Ⅲ (-22.54%) 。
(2) 毛利率领先美国的行业有: 电力Ⅲ ,饮料,多元化零售,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其中电力和饮料在毛利率方面遥遥领先,分别超出 30.19 %和 27.98%。
(3)我国绝大多数行业在节省销售、财务、管理费用开支方面领先美国:由于费用方面的管理较为出色,我国平均净利率较美国差距只有-2.43%,较毛利率差距提升了 9.83%。
(4) 我国绝大多数行业人力成本占销售收入比重极低,部分不及 1%。
推断有竞争力的行业或许为电力,饮料,零售,电子设备元件与汽车及零部件行业。
从产业转移看, 东盟或许是我国产业“出海”的优选:
(1) 可在“中国-东盟”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免税优势;
(2) 在比较 PCI 的基础上, 泰国或许是承接我国部分制造业的不错选择。
(3) 但整体看东南亚的普遍的工业生产能力及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低人工成本无法弥补劳动力素质较差的劣势,无法大规模承接制造业。
在产业竞争力基础上, 我们判断“出海” 可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显著影响, 对零售消费的提振可能一般:
(1)“出海” 可能为新能源汽车带来较为显著的影响: 根据各国/组织规划的新能源保有量目标推算,截止 2030 年各市场 CAGR 预估为: 欧盟 22.88%,东南亚泰国 26.29%; 美国 27.76%; 大洋洲澳大利亚 44.78%。在假定中国占当地市场份额静态的情况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 CAGR 保守估计至少为 23.23%,
(2)“出海” 能为我国零售行业带来利润增长,但影响十分有限: 从增量看, 保守估计, 东南亚地区 2022 年至 2030 年预计将有 616.464 亿美元的家庭消费增长空间, 8 年复合平均增速仅为 3.49%,与美欧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速 1-2%增速差距不大,而东南亚消费体量远远小于美欧,影响十分有限。 因此零售业将更聚焦于存量竞争。
“出海”的本质内涵是掌控产业核心竞争力。
风险提示:
中美产业比较不合理, 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我国地缘政治环境恶化,海外新能源计划不及预期,东南亚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线性递推模型偏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