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周报:欧美央行加息预期抬升,扩内需优先位置再凸显
投资要点
本周观点: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报告中关于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三点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对于今年GDP增速的安排相对谨慎,并且低于市场预期。扩内需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再加上去年基数相对较低以及防疫政策优化后国内经济明显复苏,今年我国GDP增长5%的难度不大。二是赤字率拟按3%安排。当前,我国经济仍然面临“三重压力”,且外部环境动荡不安,适度扩大政府财政赤字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有效支撑。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我国政府对于CPI的预期目标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维持在3%,考虑到我国2022年全年CPI同比增长2%,低于预期值一个百分点,通胀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在当前促进内循环的宏观政策框架下,货币政策还有一定的宽松空间。央行行长易纲表示,目前实际利率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而用降准的办法来支持实体经济是比较有效的方式。预计央行可能将进一步降准,但降息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海外方面,欧盟统计局2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8.5%,略低于1月的8.6%,降幅不及预期。3月3日,美联储发布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报告称持续加息将是合适之举。虽然欧美通胀目前仍延续回落趋势,但降幅有所收窄,通胀出现反复的风险加大。因此,欧美后续大概率继续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和欧央行官员近期的频繁“放鹰”也印证了这一点。美元和欧元的利率在高位持续的时间可能比预期要更长,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也将更大。在此背景下,海外购买力或将进一步下降,我国外需可能持续承压,这也是中央坚决把扩大内需放在优先位置的主要原因。综合来看,后续需要关注的重点仍然在内循环,投资端将持续发力,建议持续关注与重点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相关的行业和板块。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未来也将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国内热点: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二、财政部提出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三、央行行长易纲表示,目前实际利率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
国际热点:一、美联储发布半年度报告。二、欧元区2月CPI同比涨8.5%。三、欧盟部长会探索多路径加快欧洲能源转型。
上周高频数据跟踪:上周国内主要股指有所回升,上证指数上涨1.87%,收报3328.39点,沪深300指数上涨1.71%,收报4130.55点,创业板指下跌0.27%,收报2422.44点。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剧;俄乌冲突持续升温。